PHC管桩采用半挂车运输,每车吨位在60t左右,可运输8-10节管桩(根据进场道路承载情况,对运输的吨位进行调整,防止对道路路面造成破坏),现场采用25t吊车卸车;管桩运输过程中各层间应设置垫木支承,垫木需上下对齐,材质一致,同层垫木应保持同一平面。
管桩在起吊、搬运和堆码时,应防止冲撞和发生附加弯矩,存放场地地基应经过加固处理。根据现场情况,如需在存放场堆放,存
管桩施工队伍
PHC管桩采用半挂车运输,每车吨位在60t左右,可运输8-10节管桩(根据进场道路承载情况,对运输的吨位进行调整,防止对道路路面造成破坏),现场采用25t吊车卸车;管桩运输过程中各层间应设置垫木支承,垫木需上下对齐,材质一致,同层垫木应保持同一平面。
管桩在起吊、搬运和堆码时,应防止冲撞和发生附加弯矩,存放场地地基应经过加固处理。根据现场情况,如需在存放场堆放,存放层数不能超过9层;堆放的过程中应采取可靠的防滑、防滚安全措施。按照《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要求,管桩采用两点吊法,吊点位置在两头0.21L(L为管桩长度)处。
退场拆缷检查
完成施工任务的桩机设备,多数类型设备需在退场前进行拆缷以便分部转运,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工作:
(1)平整场地、清理障碍物,便于拖动车辆安全进出、起吊设备顺利停靠;
(2)清洗、保养桩机设备,将其移到便于拆缷拖运的位置停稳,切断电源,准备拆缷工具、起吊设备、拖运车辆;
(3)按厂家提供的设备使用手册规定顺序,制定拆缷具体步骤;
(4)做好拆缷人员安全防护交底工作,无关人员应远离拆缷现场。
(5)拆缷、吊运中应注意保护桩机设备中的重要部件,严禁野蛮操作损坏设备。

端板四周的坡口不按设计要求加工,误差大,坡口尺寸偏小。
原因:加工设备和工艺落后;加工质量差;未认真检查验收;有些甚至是施工单位提出的加工要求。
危害:焊缝厚度得不到保证;有的坡口甚至塞不进焊条,接头质量差。
端头板焊接性能差。
原因:不用A3或AY3钢板,而用一些如旧船板等可焊性差的钢板作端头板。
危害:焊接质量难以保证;接头极易开裂。
端头板翘曲不平。
原因:加工不平整;加工好后被压弯而仍然使用。
危害:桩头处易打碎;桩身无法接长或接头质量很差。
端头板微凹成盆碟状。
原因:主筋位于设计壁厚的中间或稍偏里,张拉时端板受力不匀,外侧小内侧大;施加预应力时桩身横截面受力不匀,内侧压缩量大于外侧压缩量,从而使端板内侧微凹成盆碟状;端板厚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危害:对接不平,传力性能差;打桩时桩顶混凝土应力集中易破碎。
打桩时未加桩垫或桩垫太薄,或未及时更换;
桩身出现断裂裂缝而未发现;
在“上软下硬、软硬突变”的地质条件下打桩易断桩;
桩身断筋或预应力值不足,不足以抵抗锤击时出现的拉应力而产生横向裂缝;
桩身弯曲度过大;
打桩时偏心锤击;
桩身由于各种原因倾斜过大;
管桩内孔充满水时密封锤击易使管桩产生纵向裂缝;
桩身自由段长细比过大,桩尖处又遇到坚硬土层时,打桩易使桩身颤动而折裂;
一根桩总锤击数达3000-4000击,桩身混凝土疲劳破坏;
桩身已入硬土层后再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易将桩身扳断;
桩身已改硬土层后再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易将桩身扳断;
打桩完毕露出地面部分的桩身,易被施工机械碰撞而断裂;
边坡滑移可使成片桩倾倒折断;
开挖基抗土方不当引起桩身大倾斜大偏位而使桩身断裂。
危害:桩基质量存在严重隐患;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大多数断桩只可按报废处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