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襄阳腾龙汽车有限公司
标题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国内新能源客车产超过3000辆,相关人员预计,2010年这一数值将至少增长50%而达到4500辆。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蛋糕”,无疑将引来客车企业的“拼抢”。、科技部、、发展委前不久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将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推广范围,从25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城
新能源客车厂家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襄阳腾龙汽车有限公司
标题
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国内新能源客车产超过3000辆,相关人员预计,2010年这一数值将至少增长50%而达到4500辆。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蛋糕”,无疑将引来客车企业的“拼抢”。、科技部、、发展委前不久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将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推广范围,从25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扩大到所有城市。[2]
地方保护主义待打破此外,刘国强认为地方保护主义也是一大障碍。“地方总是优先考虑本土企业,而不是将性能作为首要因素,好产品的技术性体现不出来。”刘国强说,北汽福田只能进入25个城市中的六七个,因为其他城市都有本地车厂。这一观点得到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分会理事长李世豪的佐证。“比如某地要购买新能源客车,会专门定购当地企业的电池产品。”他认为,如此一来,其他地区的企业就无法进入该地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造成了我国新能源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度不高。[6]

他说,现在全世界(除外)只有40多家汽车整车制造商,但在,仅客车制造商就达130个左右,而且其中三分之二都在开发新能源汽车,致使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量过于分散。此外,各地出台的补贴相关郑策有为当地企业量身定做的意味,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一般很难进入异地市场。“我们希望有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刘国强认为,应将目前在25个城市以外地区实行的补贴相关郑策加以推广,即由财政直接补贴企业,并按实际节能效果补贴,以减少地方保护。

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分为传统自主、外资、造车新势力三大阵营。传统自主占据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主导。比亚迪、上汽荣威、北汽、奇瑞等企业,从低端车型切入新能源市场,并向中市场渗透,自主研发三电技术,打造全新新能源平台。外资凭借研发及资金优势开始发力。当前主要以合资形式进入本土市场,如大众与江淮、宝马与长城、奔驰与比亚迪等,具备完善的研发体系和资金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后来居上。造车新势力大多不具备核心技术,蔚来、小鹏、威马、理想等少数企业实现量产交付,都均未超过2万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