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滞后对于物流信息化的制约表现在很多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企业层的信息化标准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开发工具不规范,缺乏标准体系的指导,开发商的投资多属于低水平的重复,市场做不大,客户也不敢用,导致企业信息化成本过高,进展缓慢。
二是行业层的信息化标准问题。中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将达12%~13%,高于东部地区4%~6%。例如由于电
小汽车托运
标准化滞后对于物流信息化的制约表现在很多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企业层的信息化标准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开发工具不规范,缺乏标准体系的指导,开发商的投资多属于低水平的重复,市场做不大,客户也不敢用,导致企业信息化成本过高,进展缓慢。
二是行业层的信息化标准问题。中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将达12%~13%,高于东部地区4%~6%。例如由于电子单证格式和认证标准不统一,企业之间的信息无法有效地沟通,需要反复地转化、认证,费用高、效率低,还很不安全;三是社会层的基础信息化标准问题。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样的社会层标准也往往是。例如由于基础标准的滞后,商品编码、无线通讯频率不统一,像RFID这样的技术难以很快应用推广。
2004年,发改委等九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该文件明确了物流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性建设要纳入重点支持的范畴。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和国信办等有关机构都在“十一五”规划中加大了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内容。
国内钢铁企业要全面做好供应链物流管理还任重而道远,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和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强化供应链物流管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必然会大有裨益
物流信息化
● 促使物流成本的降低
无论是企业物流还是物流企业,如何对自身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何实施管理和决策,以期用很小的成本带来很大的效益,是其所面临的更重要问题之一。与其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中,大量的信息不仅随时间波动,而且还依赖于气象和经济条件,是不稳定的。
因此,物流管理和决策作业与活动,需要实时地分析各种条件,并在更短时间内,给出更佳实施方案。郑州虽然没有水运功能,但通过公路、铁路和航空到达各地的平均运输成本较低,具有明显优势。诸如配舱、装箱、运输资源的使用、运输路线的选择、工作计划的拟订、人员的安排、库存数量的决策、需求和成本的预测、系统的控制等等,都需要优化或智能规划。
而 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自觉运用智能规划理论和方法,实现管理和决策的更优化、智能化,可以更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更小的消耗,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随着“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实施,东部地区制造企业将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战略布局,带动中西部地区物流需求迅速上升。据 资料介绍,2006年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的18.3%,以我国2006年的GDP计算,2006年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为3.8万亿元,如果 我国物流费用降低1%,每年将节约383亿元,因此这方面的空间和潜力是巨大的。
国际上,许多的物流企业管理系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和数学工具,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决策、预测和控制,进而实现真正有效的科学管理。通过与武汉、重庆及西安等中西部主要城市对比,郑州在发展中转型物流指标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有机会成为中西部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通过引入了各种更优化模型,的物流管理软件在车辆配载、运输路线优化、仓储优化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实现了很好的应用,直接为客户带来经济上的利益。
例如在车辆路线优化方面,统计表明,合理安排车辆线路可以帮助用户用原来60%-70%的资源(车辆、人力)完成原来的工作。因此,物流信息化能够以更小的成本带来更大的效益。
● 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
从竞争的范围上来看。遵循物流要素向大城市、大企业集聚和先发优势排斥后发优势的规律,我省物流业发展必须在今后5年左右的时间内形成赶超发展态势,占据中西部地区物流发展高地,才能有效防止被边缘化和形成周边物流中心喂给市场的危险。过去传统的物流活动往往是表现在仓储、运输环节上或者包装环节一些单独的环节上,工商企业往往非常关注这些单一环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在供应链形成以后,特别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以后,这种竞争不再停留在单一的环节上,而是把整个物流过程或者供应链过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成为竞争的主要焦点。
特别是在加入WTO,企业应用物流信息化以后,物流竞争已从环节的竞争转到物流供应链的整个过程的竞争,就像马丁克里斯托夫所说的,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果不采取信息化,物流企业就没有竞争力。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