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峨眉山伏虎寺大雄殿左侧塔亭内。铸造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由永川信士万华轩施铸。原存圣积寺,故称圣积寺铜塔。又因塔身铸有《华严经》全文,故又名华严塔。塔身呈八方形,通高5.8米,为十三级楼阁式钢塔。塔基为须弥座,上置瘦长覆钵式塔身,高96厘米,正面设塔门,额铸正书阳文“南无阿弥陀佛华严宝塔”,两侧联文:“皇图巩固,帝道遐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佛日增辉,法界有情,同生净土
压铸铜塔
位于峨眉山伏虎寺大雄殿左侧塔亭内。铸造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由永川信士万华轩施铸。原存圣积寺,故称圣积寺铜塔。又因塔身铸有《华严经》全文,故又名华严塔。塔身呈八方形,通高5.8米,为十三级楼阁式钢塔。塔基为须弥座,上置瘦长覆钵式塔身,高96厘米,正面设塔门,额铸正书阳文“南无阿弥陀佛华严宝塔”,两侧联文:“皇图巩固,帝道遐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佛日增辉,法界有情,同生净土。”联旁铸守门神像各一。其余七面均铸神像6排。上接十三级八角形重槽楼阁,各级均劳佛像,共4700余尊,像间铸《华严经》。塔刹为葫芦形。在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及浙江省舟山市等地皆有其遗迹留存。此塔铸造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佛塔称为浮屠,是的象征。文献《佛塔之演变》,将“南宋阳江北山石塔”称为“仿楼阁式的佛塔”。2008年广东省局出版的《风水塔》,将“南宋阳江北山石塔”列为“风水塔”。
据阳江籍史地学家、中山大学司徒尚纪论证,宋代建塔是个风气,南宋建造的北山石塔是座风水塔,建塔是为了避凶和镇山、镇水、镇邪。北山石塔是阳江城的标志性建筑,它能体现阳江人的文化和风俗
多宝塔:也称七宝塔,是根据《法华经》中多宝佛的典故而命名之佛塔。释迦牟尼佛在宣说《法华经》时,从地下涌出一座宝塔,以金、银、琉璃、水晶、珍珠、玛瑙七宝合成。塔内坐有一佛,名多宝佛,此佛为东方宝净世界的教主,往昔行菩萨道时,立誓在之后,凡十方世界有宣说《法华经》之处,必自地下涌现于前,以证明此经的殊胜。故释迦牟尼说《法华经》时,有七宝塔从地涌出,耸立于空中,塔内即有多宝如来坐狮子座,其全身姿态如入禅定状,并邀请释迦牟尼进入塔内,与其并坐一同为大家说法。现存五台山显通寺藏珍楼中,保存着一座元代钟形铜塔,它与甘肃张掖博物馆所藏景泰出土的铜塔同为国内古的铜塔。压铸铜塔
随着法华信仰的盛行,我国自古便有多宝塔的造立。六朝时盛行建多宝塔,唐代则设于诸寺中。在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及浙江省舟山市等地皆有其遗迹留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