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沟浇注料具有高温强度大、抗渣性好、抗热震以及抗机械冲刷性能优良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炉出铁沟工作中。但随着现代高炉的大型化、长寿化发展,出铁沟内高温铁水流速增加,出铁时间延长,
出铁次数增多,这就要求铁沟料具有更优异的性能,以适应更恶劣的工作环境。铁沟料主要由骨料、细粉、微粉、结合剂和减水剂组成。其中,减水剂是一种在保证浇注料流动性不变的条件下,能有效减少拌和用水量的添加剂。此
除垢剂六偏磷酸钠厂家的价格
铁沟浇注料具有高温强度大、抗渣性好、抗热震以及抗机械冲刷性能优良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炉出铁沟工作中。但随着现代高炉的大型化、长寿化发展,出铁沟内高温铁水流速增加,出铁时间延长,

出铁次数增多,这就要求铁沟料具有更优异的性能,以适应更恶劣的工作环境。铁沟料主要由骨料、细粉、微粉、结合剂和减水剂组成。其中,减水剂是一种在保证浇注料流动性不变的条件下,能有效减少拌和用水量的添加剂。此外,减水剂还可以改善浇注料成型后的致密性、力学性能以及热力学性能。目前减水剂对铁沟料性能的影响已有一定研究。
减水剂对铁沟浇注料性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性能方面,而对浇注料致密性、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影响机理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六偏磷酸钠是铝酸盐水泥浇注料常用的一种减水剂,与Ca2+、Mg2+、Al3+和硅微粉等之间的吸附能力极强,在水中易通过物理吸附的形式吸附于颗粒表面,增加颗粒之间的Z电位,从而改善浇注料浇成后的致密性、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掺入的六偏磷酸钠不能过多,过多六偏磷酸钠电离出来的Na+会破坏带电粒子之间的双电层,降低颗粒表面的Z电位。作者通过掺入不同含量六偏磷酸钠,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铁沟浇注料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期为六偏磷酸钠减水剂的使用提供理论指导。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由上述分析可知,随着六偏磷酸钠掺入量的增加,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力增大,流动性提高,因此物料浇注时更加密实,烘干后体积密度增加,显气孔率降低;但六偏磷酸钠过量又会导致颗粒之间静电排斥力减小,流动性降低,物料浇注时更加疏松,烘干后体积密度减小,显气孔率增加。
图2 110℃干燥后试样的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随六偏磷酸钠掺入量的变化曲线对比图2和图3可知:1450℃烧成后试样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的变化趋势与110℃干燥后的几乎类似,但是达到体积密度和小显气孔率时的六偏磷酸钠掺入量增至0.15%;并且1450℃烧成后试样的体积密度更小,显气孔率更大。图3 1450℃烧成后试样的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随六偏磷酸钠掺入量的变化曲线由图4可以看出,在1450℃烧成后,
六偏磷酸钠掺入量为0.10%试样的断面存在大量气孔,并且气孔分布均匀,结构相对疏松,骨料与基质结合较好。图4 六偏磷酸钠掺入量为0.10%时试样在1450℃烧成后的SEM形貌在1450℃下烧成时,试样中大量结晶水逸出,在原来水分子位置留下空隙,气孔率增加;而且,在1450℃下会产生液相基质,这些液相基质填充于微小气孔之间,使得骨料与基质之间的结合变好,因此体积密度增大。结合较好的骨料和基质有助于改善材料的抗侵蚀能力和强度。2.3 六偏磷酸钠掺入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由图5可知:试样的耐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随六偏磷酸钠掺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与其体积密度的变化规律相似。
试样的线膨胀系数不宜过大,过大时试样受到热冲击产生的热应力也较大,这会缩短其使用寿命。由图7(b)可知:不同六偏磷酸钠掺入量下试样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均先迅速降低,这应与试样中显气孔率增加以及水分的排出有关;当温度升至350℃及以上时试样的导热系数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
原因在于试样中的结晶水逸出导致孔隙增加,平均导热系数降低。当温度1150℃时,随着六偏磷酸钠掺入量的增加,试样的导热系数先增后降,与体积密度的变化规律类似,这应与试样内显气孔率的变化有关;温度高于1150℃以后,随着六偏磷酸钠掺入量增加,导热系数的变化没有规律,这可能与液相基质的形成以及水化产物的重度烧结有关。图7 1450℃烧成后不同六偏磷酸钠掺入量下试样的线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随测试温度的变化曲线结 论(1)在110℃干燥和1450℃烧成后,铁沟浇注料的体积密度随着六偏磷酸钠掺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
显气孔率则先减小后增加。其中:110℃干燥后,六偏磷酸钠掺入量为0.10%试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小;1450℃烧成后,六偏磷酸钠掺入量为0.15%时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小。(2)在110℃干燥和1450℃烧成后,铁沟浇注料的耐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着六偏磷酸钠掺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与其体积密度的变化规律类似。(3)1450℃烧成后,六偏磷酸钠掺入量为0.10%,0.15%试样的线膨胀系数随测试温度的升高先迅速降低后缓慢增加,较低掺入量下试样的线膨胀系数较大;当测试温度1150℃时,随着六偏磷酸钠掺入量的增加,试样的导热系数先增后降。(4)综合考虑致密性、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要求,六偏磷酸钠的掺入量为0.10%--0.15%,在该掺入量下,铁沟浇注料的致密性好,强度高,导热性能优良。
磷肥中磷酸一铵和磷酸脲,同样是含磷含氮有什么区别?
首先,磷酸一铵和磷酸脲的养分含量比较。磷酸脲(CO(NH2)2·H3PO4)含氮为17.7%,含磷(P2O5)44.9%;磷酸一铵又称磷酸二氢铵,化学式NH4H2PO4,含氮为12%含磷(P2O5)60%与含氮为12%含磷(P2O5)54%的两种,有些工艺可以实现总养分含量73%的磷酸一铵。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个特征磷酸脲的含氮量高于磷酸一铵,含磷量磷酸一铵。
其次,比较一下两者的化学特性。磷酸脲是一种无色透明棱柱状晶体,该晶体呈平行层状结构;它的分子量为158.06,密度为1.74g/cm3,熔点为115—117℃,含氮为17.7%,含磷(P2O5)44.9%,1%水溶液的pH值为1.89。磷酸一铵,无色四方晶体,分子式量115.03,密度1.803g/cm3,熔点190℃。溶于水显弱酸性。在空气中稳定,熔点190℃。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0.1摩尔溶液pH=4.4,在10~25℃100克水中溶解度为9~40克。
对比磷酸脲和磷酸一铵可以发现以下显著性的差异:(1)磷酸脲更酸,磷酸脲的1%的水溶液pH值为1.89,属于强酸性,而磷酸一铵是偏酸性的肥料。(2)磷酸脲的溶解性更好,磷酸脲基本上溶解度可以达到1:1,而磷酸一铵只有9-40%。(3)磷酸脲的熔点更低。第三、比较一下两者的合成工艺。磷酸脲生产工艺:早在20世纪初,德国巴斯夫就申请了制备磷酸脲的,磷酸脲是由尿素和磷酸反应制得的,其反应方程式为:H3PO4 + CO(NH2)2 → CO(NH2)2·H3PO4其生产工艺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热法磷酸法和湿法磷酸法,热法磷酸浓度高,杂质少,但价格贵,用以生产磷酸脲成本较高。湿法磷酸浓度低,杂质较多,但价格低,用于生产磷酸脲工艺流程较长,产量较差,成本较低。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