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后的产品无论从外观还是剥离强度均,但是却在制袋过程中发现热封处出现气泡。该现象出现在中间烫刀的位置,而两边热封的地方不出现气泡。采用一次成形两个包装袋的制袋工艺,两边的烫刀较窄,中间烫刀较宽,热封以后通过刀片分切成两个包装袋。这种现象具有连续性,所以,塑料薄膜和塑料制品表面预处理后,要立即进行印刷,放置时间越长,印刷牢度越差。气泡都产生在中间较宽的热封处,两边的
密封性好自立袋生产厂家


复合后的产品无论从外观还是剥离强度均,但是却在制袋过程中发现热封处出现气泡。该现象出现在中间烫刀的位置,而两边热封的地方不出现气泡。采用一次成形两个包装袋的制袋工艺,两边的烫刀较窄,中间烫刀较宽,热封以后通过刀片分切成两个包装袋。这种现象具有连续性,所以,塑料薄膜和塑料制品表面预处理后,要立即进行印刷,放置时间越长,印刷牢度越差。气泡都产生在中间较宽的热封处,两边的热封处不会出现气泡。后来通过调整,在制袋时,在两个包装袋中间先用刀片将复合膜分切开,然后再通过热封,气泡现象消失。分切复合膜时由于纸张含水分太高,热封时水气膨胀,两边较窄的热封处水气可以从切口处跑出,而中间由于无切口,水气只能鼓在里面产生气泡。

三、印刷牢度不良
塑料薄膜印刷牢度不良的原因有下列几种:
1.聚烯烃薄膜电晕处理不良。对策:检测PE、PP表面张力是否达到40达因/cm以上。
2.里印油墨与被印材料亲和性不良。混合溶剂配比不良。对策:调换油墨,调整溶剂配比。
3.印刷车间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大。对策:尽量将车间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但不能太低,40%时,易产生静电。窒温控制在18℃~23℃为并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流通。
4.塑料薄膜本身印刷造性极差,经电晕处理后仍不合要求。对策:更换被印材料。
四、图案尺寸移位
1.印刷时,纵向图案尺寸收缩。原因:收缩余量不足。印刷时由于塑料薄膜张力与加热干燥的影响,薄膜的纵向尺寸比印刷图文的收缩量大
八、印迹边缘不光洁、底色有斑点
原因:油墨黏度过低,溶剂使用过量。
对策:添加新墨,提高黏度。
九、印层起橘皮状斑纹
原因:油墨干燥过快,浓度过淡,流平性差,触变性大,有静电,印速过慢。
对策:找出原因,采取对应措施。
十、印层有刮痕
原因:导向辊擦伤,油墨中混有砂粒,不平,与印版角度不恰当。
对策:对应处理。
十一、色调单薄
原因:(1)油墨色彩单薄:(2)色光反射差。
对策:(1)调整墨性;(2)表印先用白墨铺设底色,而后再按序套色。里印,层次版先套印三原色,后铺设底色。
十二、咬色
在套印中,第二色油墨粘拉掉色油墨。
原因:第色印后墨层未能干燥,第二色压力又大,或机速太快,或冷热风不良,基材印刷适性差,皆可引起咬色。



油墨有几个基本的指标是我们彩印企业应该检测的:粘度,细度,色相,附着牢度。需要具备的测试工具包括刮棒(对比色相,测附着牢度),3#察恩怀(粘度),细度板(细度)。对策:①在条件允许时,操作车间安装空调器,将窒温控制任18℃~20℃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粘度检测时好以配套的混合溶剂稀释到特定的粘度(比如18秒/25℃),计算溶剂的加入量,这样就可以排除部分油墨有可能带来的“假粘度”现象(油墨看起来很稠,但就是加不进溶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