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减水剂主要特点是浓度高,这样的产品,在控制水分含量方面可以说是效果更好,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需要防止它出现起鼓的情况。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呢?
1、做好贮存工作,严格操控含水量;在配方中,尽量防止运用可溶性的原料;要统筹其挥发平衡,防止溶剂过多残留;在高湿环境中,运用浸透低的基料。
2、从高浓减水剂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做起,紧抓细节。
套筒灌装浆料
高浓
减水剂主要特点是浓度高,这样的产品,在控制水分含量方面可以说是效果更好,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需要防止它出现起鼓的情况。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呢?
1、做好贮存工作,严格操控含水量;在配方中,尽量防止运用可溶性的原料;要统筹其挥发平衡,防止溶剂过多残留;在高湿环境中,运用浸透低的基料。
2、从高浓减水剂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做起,紧抓细节。施工时要防止高温、湿润等不良气候环境,被施工外表温度应坚持在3℃以相对温度不高于85%;施工前,假如涂层遇雨或凝露、结霜等,要使其枯燥后,方可施工;施工前,应将高浓减水剂稀释拌和且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施工。
3、在处理混凝土基础的时,清理干净。防止潮湿引发的水蒸气,造成起鼓。
以上就是防止高浓减水剂起鼓的方法,我们在使用期间一定要及时处理干净。在施工的时候要注意在良好的施工环境中施工,有效防止起鼓。
不同岩性的机制砂石粉对混凝土的影响
机制砂石粉对混凝土影响,公认的是一定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有积极作用。但是实际试验中发现,不同岩性的机制砂石粉对混凝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岩性对混凝土的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
1、吸水率:钙质石粉比硅质石粉的吸水率要小的多。
2、石粉本身的化学影响:石灰岩石粉具有一定的活性,辉绿岩石粉仅起到填充作用。绿质泥岩可能会对减水剂起到吸附作用。
因此应该分别对待,不同岩性的母材生产的机制砂石粉对混凝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含量限值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骨料中常含有粘土(山砂更严重),粘土对减水剂有强烈的吸附,其吸附量是水泥的约50 倍,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严重。碎石和机制砂中石粉对减水剂的吸附量与水泥相当,说明配制混凝土时石粉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0.5%以下含泥量或者细度模数2.8~3.1 的砂(特别是河砂)时减水效果会好一些,7% 石粉含量更有益于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进厂水泥的温度控制
(1)在 5 至 9 月份,出厂水泥的温度较高,运至搅拌站的水泥温度可达 83℃。若是当日温度超过 30℃ 以上时,拌制 C30 以上的混凝土就会出现坍损过快的现象;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达到 32~34℃,运到工地时就达到 35℃ 以上。使用聚羧酸减水剂时,若遇到出机温度较高时(大于 32℃)就会产生坍损过快的现象。出厂坍落度为 220~230mm,而半小时后就只有 150mm 左右。在聚羧酸减水剂进厂检验时,经时损失为零,3h 后才损失 50mm。后来专门取了热水泥立即进行减水剂试验,经时损失仍很小。分析原因后得出如下结论:试验量太小,在搅拌过程中温度就降下来了;而在生产时,由于方量大,在搅拌过程中水泥开始水化,产生水化热,使拌合物的温度继续升高,从而导致拌合物的坍损过快。
(2)在暑期生产时,应控制进厂水泥温度不得大于 60℃,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得大于 30℃。如能达到上述条件,将不会出现坍损过快的现象。
(3)当水泥温度无法达到要求时,可采用地下水冲洗砂石降温;把水池子上方苫盖铝箔面反射阳光,使生产用水温度控制在 20℃ 以下。
3.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
聚羧酸减水剂与其他减水剂相比,与混凝土原材料的适应性较差,对水泥的温度、砂石的含泥量、矿物掺合料的成分、外加剂的掺量等都比较敏感。因此,在使用聚羧酸减水剂之前,一定要用生产所用的大货进行试验,合适后再投入生产。
减水剂,主要代表是芳香族盐系和聚羧酸系减水剂,它的优点在于具有比较高的减水率和保塑性,是提升混凝土性能的主要添加剂。芳香族盐系减水剂主要成分为、、酚类化合物、甲醛等,它的减水率在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之间,具有很强的保塑性,不受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且减水剂的掺量很低,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碱集料反映,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另外,这类的减水剂的生产条件比较好控制,成本低、易开发、保塑性强、没有产生“二废”,属于环保化工产品,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而另一种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主要成分为酸、酸酯、顺丁烯二酸等,它是不饱和碳酸和可聚合单体共聚而成的聚合物。它的减水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五,具有很好的减水效果和保塑性,能有效地减少或者防止新拌混凝土的塌落度损失,但这类减水剂的研发成本较高,推广应用较少。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