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弯曲金属导管基本型采用双扣螺旋结构、内层静电喷涂技术,防水型和阻燃型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包覆防水、阻燃护套。使用时徒手施以适当的
灌注导管
可弯曲金属导管基本型采用双扣螺旋结构、内层静电喷涂技术,防水型和阻燃型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包覆防水、阻燃护套。使用时徒手施以适当的力即可将可弯曲金属导管弯曲到需要的程度,连接附件使用简单工具即可将导管等连接可靠。
1)明配的可弯曲金属导管固间距应均匀,管卡于设备、器具、弯头中点、管端等边缘的距离应小于0.3m;
2)暗配的可弯曲金属导管,应敷设在两层钢筋之间,并与钢筋绑扎牢固。管子绑扎点间距不宜大于0.5m,绑扎点距盒(箱)不应大于0.3m。
导管法浇筑时,将导管装置在浇筑部位。顶部有贮料漏斗,并用起重设备吊住,使可升降。开始浇筑时导管底部要接近地基面,下口有以铅丝吊住的球塞,使导管和贮料斗内可灌满混凝土拌和物,然后剪断铅丝使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迅速排出球塞进入水中。浇筑过程中,导管内应经常充满混凝土,并保持导管底口始终埋在已浇的混凝土内。一面均衡地浇筑混凝土,一面缓缓提升导管,直至结束(如图导管法浇筑混凝土)。采用导管法时,骨料的zui大粒径要受到限制,混凝土拌和物需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及较高的坍落度。如水下浇筑的混凝土量较大,将导管法与混凝土泵结合使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灌注过程中塌孔
1、灌注过程中塌孔原因分析
(1)护筒底脚漏水。(2)潮汐区未保持所需水头。(3)地下水超过原承压水头。(4)孔内泥浆相对密度、粘度过低。(5)孔口周围堆放重物或有机械振动。
2、灌注过程中塌孔预防措施
(1)埋设护筒时夯压密实。(2)潮汐区保持所需水头。(3)孔内泥浆保持一定的相对密度与粘度。(4)灌注时,孔口处避免堆放重物和机械振动。
3、灌注过程中塌孔处理
(1)若塌孔程度不大,可用泥浆泵抽出混凝土表面坍塌的泥土,如不继续塌孔,可恢复正常灌注。(2)如塌孔发生不断,且有扩大之势,应将导管和钢筋笼拔出,孔内回填片石,待孔位周围地层稳定后再重新成孔。
导管直径一般为zui大石子粒径的8倍,管子间距一般为4.5米。施工时,为防止水流、杂物进入导管,下管前可将管子底端塞住,借罐混凝土的重量把塞子冲开,使混凝土灌注就位,深水作业时要防止管子浮起,下管时可将管子充水,在管顶装一紧贴管壁的橡胶球,然后灌入混凝土,将球顺管子压出,即可进行灌注。随灌注随将管子缓慢提起,每次提升幅度约为15~60厘米。灌注时应防止导管摆动,以免混凝土产生空洞。导管法适于灌注水下混凝土。养护条件良好时,28天强度一般可达28~56兆帕。
其原理混凝土拌和物是在一定的落差压力作用下,通过密封连接的导管进入到初期灌注的混凝土下面,顶托着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泥浆逐步上升,形成连续密实的混凝土桩身。导管法施工技术要求非常严格,为使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必须要从施工设备、混凝土配制、灌注等几方面加以控制,以提高水下施工质量。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