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查找相关国内标准,其中GB4284为“无害化”“标准,即,处理后油泥的含油量排放达到千分之三。目前国内涉及的相关标准与技术规范有以下三个:
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607-2011。含油率≥5%的含油污泥,油泥沙应用于再生利用,油泥沙经油沙分离后含油率应小于2%;
2、《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DB23/T 1413-
炼油厂油泥处理公司
通过查找相关国内标准,其中GB4284为“无害化”“标准,即,处理后油泥的含油量排放达到千分之三。目前国内涉及的相关标准与技术规范有以下三个:
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607-2011。含油率≥5%的含油污泥,油泥沙应用于再生利用,油泥沙经油沙分离后含油率应小于2%;
2、《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DB23/T 1413-2010。经处理后的油田含油污泥用于铺设油田井场、通井路(含油<2%)和农用(符合GB4284-84);
3、《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DB23/T 1413-2010。矿物油在土壤中的较高容许含量≤3000mg/kg(3‰)。
含油污泥是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在钻井、压裂、采油作业、含油污水处理、yuan油储运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按来源可分为3种类型:
①落地油泥,油田开采过程中,yuan油渗入地面与土壤混合形成的油泥;
②罐底泥,各种储油罐自然沉降中产生的底泥;
③炼油厂三泥,含油污水处理厂内隔油池底泥、浮选池浮渣和剩余活性污泥等。
含油污泥是在石油开采、运输、炼制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固体废物,石油化工企业油品储罐在储存油品时,油品中的少量机械杂质、沙粒、泥土、重金属盐类。
该工艺由进泥系统、焚烧系统和除尘系统组成,采用“水煤浆流化-悬浮燃烧技术”为基础的异密度循环流化床作为焚烧炉,以水煤浆作为辅助燃料,在炉内稳定燃烧的基础上,投入含油污泥进行焚烧处理。流化床炉内的固体颗粒在湍流扰动极强的烟气作用下呈流态化燃烧,上升至炉顶,炉膛顶部的分离装置将绝大部分高温固体颗粒捕集并送回炉内再次参与燃烧。在此工艺中,来自油田污水处理系统的含油污泥,经过浮选处理后,污泥可被分为三部分:回收水、尾泥、浮渣。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及我国对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处理方法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今后含油废水处理的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进现有技术及工艺的不足,开发新型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利用几种方法联合分级使用,以尽避免各方法的局限性,发挥各处理单元的优势。
(2)在含油废水性质、无机盐、氯离子、可生化性等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规模性实验,明确各组分间相互影响及作用,加强除油机理的研究,为提高含油废水处理效率及降低处理成本提供理论基础。
(3)重视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污染,减轻末端处理压力。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