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量将大幅度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趋尖锐。据预测,遇中等干旱年要实现水资源大致供需平衡,在考虑采取严格节水措施的基础上,2010年总需水量为6988亿立方米,2030年为8000亿立方米,2050年至少需8500亿立方米,分别需要比1995年供水能力5500亿立方米增加1500亿立方米、2500亿立方米及3000亿立方米。节约用水就是提高水的
建设项目退水合理性论证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量将大幅度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趋尖锐。据预测,遇中等干旱年要实现水资源大致供需平衡,在考虑采取严格节水措施的基础上,2010年总需水量为6988亿立方米,2030年为8000亿立方米,2050年至少需8500亿立方米,分别需要比1995年供水能力5500亿立方米增加1500亿立方米、2500亿立方米及3000亿立方米。节约用水就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协调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关系的行动。
在节水过程中,我们要从我国的节水现状和国情、水情出发,首先要深入分析掌握现状节水达到的水平和现行节水措施所产生的节水作用,分析现状节水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工作难点,分析节水潜力和突破点,在此基础上,应分地区、分部门、分行业、分类型,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具体条件,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中心,分析提出不同阶段要达到的节水水平和要采取的工程及非工程节水措施,实现以节水为中心的水资源优化配套和高有效利用,并且应特别注意节水与开源,节水与社会、经济、环境的总体平衡,保障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城镇居民生活与第二、第三产业对水的需求急剧增加、解决城市的需水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水资源管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用水管理的目的:①通过实行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②维护社会各方面合法权益,达到公平共享;③在保护和不恶化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水资源尽可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有限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用水管理的内容:用水管理的内容,包括实行水的使用权合理分配和取水许可制度,用水和排水的计量监测,用水的统计,水的有偿使用和市场调节制度。超标准用水的处罚等内容。
能源和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高度重视能源和水资源问题,从“十一五”开始,就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纳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能源消耗和水利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在能源开采、转换、加工、利用的整个链条上都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另一方面,水资源的开发、调配、输送、利用和回收处理等各环节同样需要能源作为保障。因此,探索节约能源和节水之间的协同关系,实现二者的协同效应有利于全方面促进资源节约,大幅度降低能源和水消耗强度,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地方各级人民l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单独行使或者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行使用水管理权。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