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设备
二、系统功能: 1.用水量控制管理 实现两级用水计量,通过出口流量监测作为本区域内用水总量计量,通过每个支管压力传感采集数据实时计算各支管的轮灌1水量,与阀门自动控制功能结合,实现每一个阀门控制单元的用水量统计。在发达,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工程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等节水灌溉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其中喷灌、滴灌又是1的节水灌溉技术,欧美发达
智能灌溉
水肥一体化设备
二、系统功能: 1.用水量控制管理 实现两级用水计量,通过出口流量监测作为本区域内用水总量计量,通过每个支管压力传感采集数据实时计算各支管的轮灌1水量,与阀门自动控制功能结合,实现每一个阀门控制单元的用水量统计。在发达,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工程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等节水灌溉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其中喷灌、滴灌又是1的节水灌溉技术,欧美发达60%-80%的灌溉面积采用喷灌、滴灌的灌溉方法,农业灌溉率约为70%以上。同时水泵引入流量控制,当超过用水总量将通过远程控制,限制区域用水。 2.运行状态实时监控
通过水位和视频监控能够实时监测滴灌系统水源状况,及时发布缺水预警;通过水泵电流和电压监测、出水口压力和流量监测、管网分干管流量和压力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滴灌系统爆管、漏水、低压运行等不合理灌溉事件,及时通知系统维护人员,保障滴灌系统运行。
个人认为老外的1-2天就补充水肥的做法不太好,仅适合观花观叶植物的苗圃使用,因为这样做的话,植物生长条件太优越,不会有繁殖后代的想法,光长枝干和叶子了,要想丰产,还是要让植物遭遇点“困境”,有种自己需要尽快繁衍后代1,开花结果的紧迫感才行。农业大数据统计显示: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每亩地每年节省用水60-70%,节省劳动力投入300元以上,节省肥料、农1药投入700元以上,增效30%以上。
其次要根据土壤的墒情来定量,但是土壤墒情检测的仪器太贵,很多时候还是凭经验。
4.减轻病虫害发生
空气湿度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农1药的投入和防治1病害的劳力投入,微灌施肥每亩农1药用量减少15%-30%,节省劳力15-20个。
5.增加产量,改善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和产量的改善,果园一般增产15%-24%,设施栽培增产17%-28%。'薄、浅、湿、晒'(薄水插秧、浅水育秧、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旱育稀植'(旱育旱栽,稀植,适当补水)等技术均属这一范畴,近年已在广西、吉林等10多个省、自治区推广。以原平市设施栽培黄瓜为例,滴灌施肥比常规畦灌施肥减少畸形瓜21%,正常瓜亩增加850公斤;亩增产黄瓜280公斤,亩增加产值共1356元。

(3)滴灌 滴灌则是近年来出现的的灌溉技术。美国、澳大利亚1998年开始对果树、草坪实施地下滴灌研究试验,以色列2004年6月在新疆石河子开始棉田地下滴灌试验。为保全苗,采用机械或畜力用水箱、水袋拉水,在播种时进行点灌,以解春旱,俗称'坐水种'。我国则自1996年起,分别在北京、天津、江苏、新疆,对速生林、果树、草坪、城市绿化植物实施地下滴灌,均获成功。地下滴灌的蒸发量极1小,能完全不受风的影响,可实施立体精1确定位水肥灌溉。水的利用率高达0.98,理论上水的损失微乎其微。设施损耗少,免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不易老化。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