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汽车起动机的控制装置包括电磁开关、起动继电器和点火起动开关灯部件,其中电磁开关于起动机制作在一起。
一、电磁开关
1.电磁开关结构特点
电磁开关主要由电磁铁机构和电动机开关两部分组成。电磁铁机构由固定铁心、活动铁心、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等组成。固定铁心固定不动,活动铁心可以在铜套里做轴向移动。活动铁心前端固定有推杆,推杆前端安装有
日立马达型号
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汽车起动机的控制装置包括电磁开关、起动继电器和点火起动开关灯部件,其中电磁开关于起动机制作在一起。
一、电磁开关
1.电磁开关结构特点
电磁开关主要由电磁铁机构和电动机开关两部分组成。电磁铁机构由固定铁心、活动铁心、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等组成。固定铁心固定不动,活动铁心可以在铜套里做轴向移动。活动铁心前端固定有推杆,推杆前端安装有开关触盘,活动铁心后段用调节螺钉和连接销与拨叉连接。1902年,瑞典工程师丹尼尔森利用特斯拉感应马达的旋转磁场观念,发明了同步马达。铜套外面安装有复位弹簧,作用是使活动铁心等可移动部件复位。电磁开关接线的端子的排列位置如图所示
2.电磁开关工作原理
当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通电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同时,其电磁吸力相互叠加,可以吸引活动铁心向前移动,直到推杆前端的触盘将电动开关触点接通势电动机主电路接通为止。
当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通电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反时,其电磁吸力相互抵消,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活动铁心等可移动部件自动复位,触盘与触点断开,电动机主电路断开。
二、起动继电器
起动继电器的结构简图如图左上角部分所示,由电磁铁机构和触点总成组成。线圈分别与壳体上的点火开关端子和搭铁端子'E'连接,固定触点与起动机端子'S'连接,活动触点经触点臂和支架与电池端子'BAT'相连。1870年代初期,世界i上可商品化的马达由比利时电机工程师ZenobeTheophileGamme所发明。起动继电器触点为常开触点,当线圈通电时,继电器铁心便产生电磁力,使其触点闭合,从而将继电器控制的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电路接通。
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包括起动继电器控制电路和起动机电磁开关控制电路。
起动继电器控制电路是由点火开关控制的,被控制对象是继电器线圈电路。当接通点火开关起动挡时,电流从蓄电池正极经过起动机电源接线柱到电流表,在从电流表经点火开关,继电器线圈回到蓄电池负极。微型电机的质量高低以及运行状态是否平稳是评判电机好坏的重要因素。于是继电器铁心产生较强的电磁吸力,是继电器触点闭合,接通起动机电磁开关的控制电路。
1835年,制作世界上第i一台能驱动小电车的应用马达为美国一位铁匠达文波(Thomas Davenport)。 1870年代初期,世界i上可商品化的马达由比利时电机工程师Zenobe Theophile Gamme所发明。 1888年,美国著i名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应用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交流马达,即为感应马达。 1845年,英国物理学家惠斯顿(Wheatstone)申请线性马达的,但原理于1960年代才被重视,而设计了实用性的线性马达,已被广泛在工业上应用。 1902年,瑞典工程师丹尼尔森利用特斯拉感应马达的旋转磁场观念,发明了同步马达。马达发展历程19世纪50年代末期,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是由油泵的一个定转子部件发展而来的,这个部件由一个内齿圈和一个与之相配的齿轮或转子组成。 1923年,苏格兰人James Weir French 发明三相可变磁阻型(Variable reluctance)步进马达。 1962年,藉霍尔元件之助,实用之DC无刷马达终于问世。 1980年代,实用之超音波马达开始问世。
电动机与发电机原理基本一样,分别在能量转化的方向不同,发电机是借由负载(如水力、风力)将机械能、动能转为电能,若没有负载,发电机不会有电流流出。 电动机和电力电子、微控器配合已形成一新学门,称为电动机控制。 在使用马达前需先了解其使用的电源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如果是交流电,还需知道它是三相还是单相的交流电,接错电源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和危险。 马达转动后若没有接负载或负载很轻使得马达转速快,则感应电动势较强,此时马达两端电压为,电源提供电压减去感应电压,因此电流减弱。二、起动继电器起动继电器的结构简图如图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