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光入射到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表面时,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还有一部分可以透射过去。透射是入射光经过折射穿过物体后的出射现象。被透射的物体为透明体或半透明体,如玻璃,滤等。
透射:无论是机械波还是电磁波(光),波入射到物质上时都会引起组成物质的粒子同频率的振动,这些粒子作为次波源就向四周辐射同频率的波,粒子在均匀介质中是各个粒子的振动特性一致,会发生反射折射。
卷筒幕
当光入射到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表面时,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还有一部分可以透射过去。透射是入射光经过折射穿过物体后的出射现象。被透射的物体为透明体或半透明体,如玻璃,滤等。
透射:无论是机械波还是电磁波(光),波入射到物质上时都会引起组成物质的粒子同频率的振动,这些粒子作为次波源就向四周辐射同频率的波,粒子在均匀介质中是各个粒子的振动特性一致,会发生反射折射。
当这些波在均匀介质中进入另一种均匀介质的时候,成为折射。当这些波仍返回原来的均匀介质中,成为反射。
地球周围是厚达约1000公里的大气层。大气层由氮、氧、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和水汽、尘埃组成。大气层对电磁波有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当距地球1.5亿公里的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绝大部分的能量消失掉了,只剩下一部分大气散射和反射的能量能够穿过大气层达到地球表面。或者说太阳的光波是通过大气层对电磁波“阻挡”的薄弱环节照射到地面的。通常,我们把太阳辐射光通过大气层时没有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射能力很强的波段范围,叫作大气透射窗口。这就像太阳光线通过窗户纸的小孔射入屋里一样,这小孔就如同透射窗口。遥感探测使用的遥感器大多是通过大气透射窗口获得地面信息的。
金属幕
金属幕所用的主要涂料是研磨成很细的。越细,银幕反射面的亮度越高。涂料中除了以外,还应有粘性材料、软化剂和溶剂。粘性材料一般是用各种树脂或纤维素。笔者采用的以下一种方法:
(1)配方
①打底用的A液:
醋酸纤维素 6. 3%
41.6%
乙脂 33.3%
乙醇 12. 7%
磷酸三脂 0.9%
苯醇 5.2%
②反射面的B液:
醋酸纤维素 5. 9%
39. 7%
30. 9%
乙醇 11. 9%
磷酸三酯 0.9%
苯醇 4. 9%
68%
③使反射面获得高亮度素数的C液:
纤维素 2.1%
21%
醋酸戊醇 68. 1%
丁醇 0.2%
戊醇 0. 2%
苯二甲酸丁脂 1. 1%
73%
涂料方法:先用刷子在幕基上涂一层A液打底子,干后再在基上涂两层B液。其中每层干后都要用细砂纸轻轻擦一遍,并用软毛刷将擦下的灰屑扫净;两层B液涂布好之后,再用喷雾器喷上数层C液;每层干后都要用软刷刷去多余的,以免反射面粗、糙不平;为了使银幕得到较好的亮度,至少应以C液在反射面上喷8~9层。
拼接工艺
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厂房、的工艺参数和流程才能将一块块小尺寸基材拼接成一整张的大银幕,银幕基材采用了特殊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幕基是无法匹配的。之后才会做一次性反射涂层,而有反射涂层后就无法进行拼接了。光学反射涂层在放映机强光照射下,一点点微小的色差都会被成倍的放大,影响观众的视觉体验。另外,为保证银幕视觉效果,银幕不能折叠。因此需要专门的包装和超长车辆(巨幕)进行运输。在张挂银幕时,需要多人配合和专门技艺,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因此,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决定了影院银幕造价昂贵,一旦造成损坏,是不可逆的,不可能进行修复。
为大限度地利用银幕的反射光线,银幕张挂应选择适当的倾斜角,可选取二分之一的放映角减2°。为加强立体电影的临场感好把银幕挂得比放映普通35mm电影时稍低一点,有资料介绍说可以上画面的低部位被坐在前排观众的头部稍微遮当一点。但坐在排中间的观众眼睛的水平视线和看到银幕中心处的视线形成的夹角也不应大于21°,与看银幕的上边形成的夹角不大于35°,并应沿放映画面的底边用黑布将银幕前面的舞台遮挡住。
具体张挂金属银幕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把地面清扫干净,铺上垫物,将幕张开,在幕的四周折边内穿入1619mm的薄壁钢管。用绳索将银幕上边吊在幕架上,调整好幕的位置;将幕的上边拉平、捆牢;然后,轻拉幕的左右两侧边,待幕间平整后捆牢;后,用适当的力将幕的底边向下拉,使整个银幕平整后捆牢。
方法二:将卷着的银幕竖起来慢慢放开,边放边将钢管插入幕的上边折孔内。先用绳子将幕的一个角固定在幕架上。待幕全部展幵后,进行调整,使幕的上边平直,左右两角拉紧,再把穿入上边圈内的绳拉紧捆牢。张挂工作即告完成。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