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厂商虽然标出了音箱的频响范围,但没有标出其有效范围。例如:一对音箱标明频率响应范围20Hz-20kHz,而另一对音箱标明为30Hz-17kHz±3dB。两者相比后者似乎没有前者的频率响应宽,但事实上,后一对音箱的频率响应曲线标明了只在±3dB范围内变化,因此后者比前者好。 参数只能说是测试出来的音箱的一些基本的素质,大家更多关注的则是音箱的实际表现——音质。而常见的音质评价的术语有:音
KTV音响方案
现在有些厂商虽然标出了音箱的频响范围,但没有标出其有效范围。例如:一对音箱标明频率响应范围20Hz-20kHz,而另一对音箱标明为30Hz-17kHz±3dB。两者相比后者似乎没有前者的频率响应宽,但事实上,后一对音箱的频率响应曲线标明了只在±3dB范围内变化,因此后者比前者好。 参数只能说是测试出来的音箱的一些基本的素质,大家更多关注的则是音箱的实际表现——音质。而常见的音质评价的术语有:音域、音色、音染、失真、瞬态响应、解析力、层次感、低音下潜及弹性等。现在,我们逐一来看一下。
传输线音箱与密闭箱或倒相箱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它利用了1/4波长的传输线来达到吸收单元谐振、抑制振膜位移、拓展低频下限这些目的。传输线音箱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低音单元后面接有一跟长长的导管(传输线),导管的长度取单元低频谐振频率(或稍高一点的频率)的1/4波长,为了实用化,导管通常折叠于箱体内部,看上去象一个迷宫;连接喇叭单元那端的传输线截面积至少比单元的辐射面积大25%,然后逐渐变小,到传输线的出口处刚好等于单元振膜的辐射面积;传输线内敷设羊毛或玻璃棉等阻尼物质。
分频器
为了让高低音扬声器能发出协调完整的频段,设计师利用电容、电感等元器件的频率阻断特性,设计了滤波器,对信号进行处理,这种装置被称为分频器。分频器作用就是将信号分开后分别交由两个(或多个)扬声器同时发出,让它们更好的工作。
上图显示的分频器由电容电感组成,因此又被称为容感分频器。它在工作流程中,位于功率放大器后端,因此它也被称为功率分频。为了降低成本,有些音箱采用的是更为简单的分频装置,例如只用一颗电容做简单滤波,虽然简陋,但也属于分频装置的一种。
无源式超低音,左右主音箱是全音域,而超低音是在其频率上限截止点以下的低音出现时才发声。这种系统叫接驳式的超低音系统,如主音箱重放的频率是在65Hz以下衰减,超低音的分音点就是在65Hz左右,它的目的就是把主音箱接驳顺畅。
这种系统的问题就是虽然主音箱在65Hz之下衰减,但并非说它的低频在65Hz之下就开始截止降低,这些降低的程度是要看每个音箱在设计上的要求而定,所以在65Hz之下以超低音音箱重播,仍然会跟主音箱发生冲突,重要的理由就是超低音的喇叭单元跟主音箱的单元是不同产品,当两个不同的音箱喇叭单元时收到信号之后,如超低音大口径单元的振动质量肯定大于主音箱的喇叭单元,故发声速度要慢一些,它们一定不会同时发声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