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板应用在汽车上的实验:针对高强度钢板塑性加载后非弹性回复的现象,通过对不同强度的高强度双相钢进行多次加载卸载循环的拉伸试验,对比分析材料塑性变形后往复的加载卸载曲线,提出了“滞塑性”应变的概念定义回弹性回复应变,解释了非弹性回复的机理。然后,通过对比理论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应力应变曲线的规律,拟合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引入双屈服面模型,建立新的新弹性模量模型进行回弹仿1真。高
高强钢板厂家
高强板应用在汽车上的实验:针对高强度钢板塑性加载后非弹性回复的现象,通过对不同强度的高强度双相钢进行多次加载卸载循环的拉伸试验,对比分析材料塑性变形后往复的加载卸载曲线,提出了“滞塑性”应变的概念定义回弹性回复应变,解释了非弹性回复的机理。然后,通过对比理论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应力应变曲线的规律,拟合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引入双屈服面模型,建立新的新弹性模量模型进行回弹仿1真。高强板,选择numisheet’93标准考题S梁做回弹仿1真分析,对比了常规弹性模量模型,YOSHIDA模型和新材料本构模型三者之间回弹仿1真分析的结果,验证了高强钢板非弹性回复对回弹模拟仿1真结果的影响;对国内某车型的前大梁零件做回弹仿1真分析,通过对比三种材料本构模型回弹仿1真结果与试验零件回弹量,验证了新的材料本构模型回弹仿1真的较好精度;为了验证新材料本构模型在不同强度材料及不同零件结构情况下的稳定性,对国内某车型的B柱做了回弹仿1真分析与实际生产对比。研究表明:滞塑性应变具有可逆性与消耗能量的特点,是引起非弹性回复行为的主要原因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人们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尤其是汽车尾气排放越发关注,而减轻车身重量可以有效提高燃油经济性,也因此,轻量化成为汽车研究的焦点。车身作为汽车三大总成之一(车身、底盘和发动机),占整车质量的40%—60%,因此,对车身部件进行轻量化意义重大、有潜力且切实可行。高强材料的性能对轻量化影响很大,也是减重的关键
q500e高强板结构性能组织性能影响结构喷丝板并选取2种拒海水型功能油剂,进行海洋缆绳用高高强低伸涤纶工业丝的纺制。探究可有效减少油剂添加量和提高产品性的纺丝工艺,并使用自行研发设计的一套荷重湿测试仪评估海洋缆绳用高强低伸涤纶工业丝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特殊结构喷丝板纺得的海洋缆绳用高强低伸涤纶工业丝涂覆拒海水型功能油剂后,其性明显提高(次数对数值高达4.21),q500e高强板且上油均匀性好,油剂添加量明显减少。
高强钢板的改进:在高强钢中加入5×10-6和23×10-6稀土Ce,研究了Ce对焊接热影响区冲击韧性、微观组织、原奥氏体晶粒以及焊接接头断口形貌的影响与机理。钢中含Ce量为5×10-6时,能在镁铝夹杂物外围生成少量CeAlO3夹杂物,但不能完全改性镁铝夹杂物,当Ce添加量达到23×10-6后,Ce能够完全改性MgO-Al2O3尖晶石,生成(CeCa)S+MgO-Al2O3+MnS稀土夹杂物。对含有Ce的高强钢板进行模拟焊接,结果表明,在4组不同焊接热输入条件下,钢中加入23×10-6Ce后,比钢中加入5×10-6Ce的钢焊接热影响区的Charpy冲击功有所提高。微观组织分析发现,23×10-6Ce含量的高强钢试样焊接热影响区断口形貌呈现韧窝状,韧性更好;当热输入从25 kJ/cm逐步提高到100 kJ/cm时,含5×10-6Ce的高强钢热影响区原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增加了75.6%;含23×10-6Ce的高强钢的原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增加了52.4%,即钢中Ce含量的增加抑制了焊接热影响区原奥氏体晶粒的长大。通过微观组织分析对比,说明稀土Ce在高强钢中起到了延迟焊接热影响区上贝氏体组织形成的作用,同时抑制焊接过程中原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利用高温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了稀土夹杂物钉扎于原奥氏体晶界,抑制焊接过程中晶粒的长大,验证了稀土Ce对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性能改善的机理。本工作表明应用稀土氧化物冶金可以改善稀土高强钢的焊接性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