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密度:雏鹅的饲养要有一定的空间,稀疏适宜有利于雏鹅的正常生长发育。周每平方米放养25只,以后每周减少5只,至10只为止。要将强雏、弱雏、小雏、健雏、病雏分别饲养,使雏鹅生长均匀一致。
二、 开食:雏鹅出壳24小时以后,先饮水后开食。饮水前铺一块塑料布,四周稍高,喷少量的温开水加少许的葡萄糖或维生素,先饮水有利清理肠胃,排除胎粪。或用饮水器,逐只将雏鹅嘴侵入
莱茵鹅苗养殖技术
一、 密度:雏鹅的饲养要有一定的空间,稀疏适宜有利于雏鹅的正常生长发育。周每平方米放养25只,以后每周减少5只,至10只为止。要将强雏、弱雏、小雏、健雏、病雏分别饲养,使雏鹅生长均匀一致。
二、 开食:雏鹅出壳24小时以后,先饮水后开食。饮水前铺一块塑料布,四周稍高,喷少量的温开水加少许的葡萄糖或维生素,先饮水有利清理肠胃,排除胎粪。或用饮水器,逐只将雏鹅嘴侵入水中,使其饮水,经几次调教便能自由饮水,然后开食。开食的饲料喂半生半熟的小米饭。用凉开水冲洗洗净米饭粘性,青饲料要切成细丝,撒在准备好的塑料布上,让其自用啄食。鹅舍的建筑要求十分简陋(育雏舍除外),只要能阻挡烈日暴晒、风雨侵袭即可。次吃食,有些雏鹅不会吃,要敲击平面引起诱雏鹅吃食,经过几次调教多数雏鹅就学会吃食。三天后就可以喂配合饲料。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0—22%,代谢能为2700—2800千卡/公斤。
鹅产蛋的季节性很强,休产期较长,种鹅开产月龄一般在7~8月龄,育成期也相当长,如不采取综合开发的技术措施,饲养种鹅的经济效益往往不高。要提高种鹅饲养的综合效益,就必须采取以下综合技术措施。
1.选择适宜的种鹅生产模式。天然牧草-种鹅-鱼综合生产模式:一般每公顷水面可养鹅300~500只,水边及库池周围有充足的青草,供鹅食用。可以把种鹅的粪便充分利用变为鱼类的食物,同时利用鱼池肥泥,可以肥地,增加牧草产量,节约化肥用量。2.7球虫病以预防为主到了夏天的高温季节一定要选择二种球虫药轮换或交替使用,每种药使用3~5d后停1周左右再用另一种球虫药。为了防止水体过度污染以及防止鹅群过度分散影响交配和消耗能量,应在水面靠鹅棚一侧用网围出一定区域,以便于鹅群的饲养管理。
5、鹅副粘病毒病:该病1998年以来,在江苏、广东、山东等地均有发生,我省近年来多在以上地方引进种蛋或鹅雏,造成该病的蔓延流行。该病侵害各种年龄的鹅,成鹅后,除外,其产蛋降低,损失很大。主要病变在消化道。病鹅出现下痢,初期拉灰白色稀便,加重后拉水样稀粪,带有暗红、黄、绿色或墨绿色。后期病鹅表现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特别在饮水时更明显。(三)注意根据养鹅数量确定种植牧草的面积按正常牧草的生产性能,每0.067公顷(1亩)牧草可产0.5~1.5万公斤鲜草,肉鹅育肥期按80天计算,可养鹅100~150只。肝肿大、淤血,有大小不等坏死灶;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灶。消化道黏膜有溃疡灶。

2.5.1 保证育好雏
在鹅雏进舍后的l小时内饮到生理盐水,对不会喝水的雏鹅训练饮水,饮完盐水后要及时地换,水中加些环丙沙或等,目的是防止雏大肠、支原体等病原菌。保持好温度,周的前3天温度不30~32℃,后4天温度保持在28℃左右,而且要求温度稳定,以后每周逐渐下降2℃,直到18℃左右恒定。将圈舍的外墙壁用生石灰水或白色涂料刷白,房顶覆盖白色物料,增强光的反射作用,减少圈舍对热量的吸收。密度随着鹅鹅日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由第l周的20~30只/m2逐渐降到5周龄10只/m2 ,加强通风换气。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