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荧光光谱仪器分析佳的条件
负高压挑选负高压的调节与灯电流没有关系,不存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自动平衡概念,高压越高,则荧光信号越大,相同噪声也增大,稳定性就相对差一点,光电倍增管有一定的耐压规模,高压与灵敏度成指数关系。依据详细信号强度进行挑选,一般推荐在300左右,总调整规模是200~500V。影响原子荧光空白的因素载气的影响相对标准偏差与信号强度呈矛盾的变化,也就
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厂家
原子荧光光谱仪器分析佳的条件
负高压挑选负高压的调节与灯电流没有关系,不存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自动平衡概念,高压越高,则荧光信号越大,相同噪声也增大,稳定性就相对差一点,光电倍增管有一定的耐压规模,高压与灵敏度成指数关系。依据详细信号强度进行挑选,一般推荐在300左右,总调整规模是200~500V。影响原子荧光空白的因素载气的影响相对标准偏差与信号强度呈矛盾的变化,也就是当气流速较低时,测定的灵敏较高.但结果的变动性加大,实际测定取气流速200ml/min,此时测定的灵敏度较高,相对标准偏差(2。 实际操作中依据不同元素灵敏度的凹凸能够改变负高压,例如硒元素灯灵敏度比较低,一般需求加大高压。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基本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产生的荧光发射强度,来确定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经过约10-8s,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原子荧光分为共振荧光、直跃荧光、阶跃荧光等。
发射的荧光强度和原子化器中单位体积该元素基态原子数成正比,式中:I f为荧光强度;φ为荧光效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发射荧光光子数与吸收激发光光子数的比值,一般小于1;Io为激发光强度;在检定中碰到仪器载流过大而造成仪器信号不稳定,需要降低载气流速。A为荧光照射在检测器上的有效面积;L为吸收光程长度;ε为峰值摩尔吸光系数;N为单位体积内的基态原子数。
原子荧光发射中,由于部分能量转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能量,使荧光强度减少甚至消失,该现象称为荧光猝灭。
原子荧光光谱仪基本介绍
利用原子荧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原子蒸气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之后,原子激发到高能级,激发态原子接着以辐射方式去活化,由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的过程中所发射的光称为原子荧光。当激发光源停止照射之后,发射荧光的过程随即停止。 原子荧光可分为 3类:即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和敏化荧光,其中以共振原子荧光强,在分析中应用广。共振荧光是所发射的荧光和吸收的辐射波长相同。只有当基态是单一态,不存在中间能级,才能产生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是激发态原子发射的荧光波长和吸收的辐射波长不相同。特别对Cd、Zn等元素有相当低的检出限,Cd可达0.001ng·cm-3、Zn为0。非共振荧光又可分为直跃线荧光、阶跃线荧光和反斯托克斯荧光。直跃线荧光是激发态原子由高能级跃迁到高于基态的亚稳能级所产生的荧光。阶跃线荧光是激发态原子先以非辐射方式去活化损失部分能量,回到较低的激发态,再以辐射方式去活化跃迁到基态所发射的荧光。直跃线和阶跃线荧光的波长都是比吸收辐射的波长要长。反斯托克斯荧光的特点是荧光波长比吸收光辐射的波长要短。敏化原子荧光是激发态原子通过碰撞将激发能转移给另一个原子使其激发,后者再以辐射方式去活化而发射的荧光。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注意事项
1、从自动进样器上取下样品盘,清洗样品管及样品盘,防止样品盘被腐蚀。
2、载液和还原剂应注意及时更换,不要使用放置时间较长的载液和还原剂,测量时应临配现用。
3、元素灯的预热必须是在进行测量时点火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预热稳定的作用。只打开主机,元素灯虽然也亮着,但起不到预热稳定的作用。、硒灯,特别是双阴极灯和新灯,要预热时间长些。
4、荧光调完光后一定要取下调光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