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模铸件气孔缺陷的预防措施
消失模铸件气孔缺陷的预防措施
1、选择适宜的模型材料
采用共聚泡沫作模型材料,由于共聚物是拉链式分解,一次性气化程度高,液相比例小,小分子气体很容易从涂层溢出。白模密度在强度和光洁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小一些,减少发气总量,浇注系统采用空心直浇道并加设过滤器,对液体合金进行机械挡渣、吸附梳流,使充型更平稳。
2、浇注系统的及保温冒口的
树脂砂铸造加工
消失模铸件气孔缺陷的预防措施
消失模铸件气孔缺陷的预防措施
1、选择适宜的模型材料
采用共聚泡沫作模型材料,由于共聚物是拉链式分解,一次性气化程度高,液相比例小,小分子气体很容易从涂层溢出。白模密度在强度和光洁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小一些,减少发气总量,浇注系统采用空心直浇道并加设过滤器,对液体合金进行机械挡渣、吸附梳流,使充型更平稳。
2、浇注系统的及保温冒口的使用
内浇道的开设要有利于合金的顺利平稳充型,不形成死角区,在铸件的顶部设置大气压力保温冒口,集渣补缩于一体,相关部位设置随形隔砂冷铁,实现铸件的顺序凝固,把合金内的气体、渣质及气化残留物上浮到冒口部位,减少气孔、渣孔、缩孔产生的机率。实践证明,纸浆冒口、漂珠冒口的补缩效果优于泡沫球形冒口,并可以综合使用冒口覆盖剂。
影响模壳的透气性的因素
模壳是由粘结剂,耐火材料(包括粉料和粒料)组成,因此与粘结剂以及耐火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会有很大关系。
1. 硅溶胶粘结剂胶粒直径对模壳透气性的影响
由于小胶粒直径硅溶胶含自由水少,能配成低粉液比的涂料,粉液比低,涂层不致密,透气性就会好。因此,在一般铸造厂家,面层与背层用硅溶胶规格是不一致的。面层用小胶粒直径硅溶胶(一般8-10nm),而过渡层、背层则使用大胶粒直径硅溶胶(10-20nm)。
2.耐火材料粒度对模壳透气性的影响
对于面层、过渡层以及背层来说,使用相应目数的粉以及砂,也对模壳透气性有好的作用。比如:通常面层采用300-350目的耐火粉,过渡层、背层就选用200目的耐火粉。另外,砂、粉的粒度分布对模壳透气性也有重要影响。砂、粉粒度分布过宽和过窄都不好,资料上建议用双峰分布的砂和粉,也就是粒度级配。
3.涂料粉液比对模壳透气性的影响
涂料粉液比对模壳透气性影响较大。涂料粘度大,粉液比高,涂层就会致密,那么,它的透气性就会差;而相反,涂料粘度小,粉液比低,涂层就不会致密,透气性就会提高。有试验证明,面层粘度25s和40s的涂料相比,25s涂料比40s涂料浇不足率下降15%。
4.制壳操作对模壳透气性的影响
涂料工序不良的操作也可能会造成模壳的透气性不良。比如:涂料在挂砂前控料时如果控料不均匀,导致局部浆料堆积,就会造成透气性不良。我们经常会看到脱完蜡的模壳上局部有厚厚一层粉料,铸件的这个地方散热、排气都会非常困难。
5.模壳焙烧模壳透气性的影响
模壳的焙烧对模壳的透气性有很大影响。模壳焙烧后,模壳的透气性会有很大提升。一般硅溶胶模壳的焙烧温度都在800-1000℃。资料显示,这个温度模壳透气性提高。主要是因为焙烧后模壳中的水分被烧掉留下的间隙,模壳产生一些小的的裂纹从而导致模壳透气性上升。另外,焙烧时间也是一个决定因素。焙烧时间的长短决定模壳烧成的程度。

一般铸件的金项组织
钢铁由铁矿石提炼而成,来源丰富,廉。钢铁又称为铁碳合金,是铁(Fe)与碳(C)、硅(Si)、锰(Mn)、磷(P)、硫(S)以及其他少量元素(Cr、V等)所组成的合金。通过调节钢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四把火:淬火、退火、回火、正火),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金相组织,从而使钢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
将钢材取样,经过打磨、抛光,后用特定的腐蚀剂腐蚀显示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称为钢铁的金相组织。钢铁材料的秘密便隐藏在这些组织结构中。
在Fe-Fe3C系中,可配制多种成分不同的铁碳合金,他们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组织各不相同,但由几个基本相(铁素体F、奥氏体A和渗碳体Fe3C)组成。这些基本相以机械混合物的形式结合,形成了钢铁中丰富多彩的金相组织结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