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消失模铸钢件增碳:
减少增碳的措施
1.使用高透气性涂料
在铸钢件消失模铸造生产中,涂料是影响铸钢件表面增碳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涂料层的透气性好,可减少增碳量。骨料圆整、力度较粗且集中分布,多空结构的涂料有利于提高涂层的透气性。另外减少涂层的厚度,也可显著增强涂层的透气性。有经验表明,涂料层厚度对增碳的影响程度大于涂料材料的组成。在涂料层透气性
覆膜砂铸造厂家
怎样防止
消失模铸钢件增碳:
减少增碳的措施
1.使用高透气性涂料
在铸钢件消失模铸造生产中,涂料是影响铸钢件表面增碳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涂料层的透气性好,可减少增碳量。骨料圆整、力度较粗且集中分布,多空结构的涂料有利于提高涂层的透气性。另外减少涂层的厚度,也可显著增强涂层的透气性。有经验表明,涂料层厚度对增碳的影响程度大于涂料材料的组成。在涂料层透气性较低的情况下,已经形成的碳排除困难,间隙中气压增大,提高了模样材料的气化温度,从而形成的固相碳相应增多,致使铸件表面增碳的倾向增大。在涂料中增加氧化性材料,可改变浇铸过程中的还原性气氛,地住件表面增碳。采用石英粉、刚玉粉、错英粉三种涂料,铸件内部出现局部增碳现象,但采用石英粉涂料增碳现象轻。
2.合理的浇铸工艺
浇铸工艺对铸钢件表面增碳的影响比较复杂,关键是内浇道位置的选择、设置的排气通道和集渣冒口。采用底浇时,铸件上部的增碳量较大;采用侧铸或顶铸时,铸件顶部增碳的规律性较差,铸件下部易出现局部增碳现象。设置的排气通道、集渣冒口后;可引导热解产物的顺利排出,利于减轻增碳缺陷。对于壁厚不均匀的铸件,内浇道开设在薄壁处有利于减轻增碳缺陷。采用较高的浇铸温度和适当的浇铸速度,可有利于钢液的顺利充填和热解产物的顺利排出。
3.合适的型壁负压度
适当提高负压度,有利于降低铸件表面的增碳程度。负压可降低间隙内生成的气体浓度,使模样热解产物中的固相碳数量减少:同时负压还有利于已生成的固相碳随着气体排出型外,进而减少铸件增碳。对于一般铸钢件,负压度可控制在0. 03~0. 05Mpa。
另外,为了减少涂料层中热解碳进一步向高温铸件表面扩散,铸件应尽早进行落砂处理。
模壳透气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模壳透气性
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1. 正常情况下,金属液从浇口杯经由直浇道、横浇道、内浇口进入型腔。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在浇注过程中浇注方法不正确,导致有气体卷入或者金属液精炼处理不好自带气体,拟或是金属液与模壳的耐火材料杂质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这些都是在熔模铸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些气体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是无法避免的,它们有一个出路。不是模壳就是铸件。模壳透气性不好,气体无法逃逸,后只能从铸件里或铸件外找空间存在。在铸件里,就形成侵入性气孔;在铸件外,就形成浇不足现象。
2.模壳脱蜡时,蒸汽由模壳外传热给蜡模模组。首先,模壳的导热性要好,其次,模壳的透气性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热的蒸汽能通过模壳传递给蜡模,在蜡模表面瞬间形成一层表面熔化层来,部分渗入模壳,部分从浇口,浇道排出,否则,模壳的湿强度无法抵抗蜡模的热膨胀,进而导致模壳产生裂纹,影响模壳以及铸件质量。
异型铸件常规校调方法
异型铸件常规校调方法
上车床前,通常采用划线的方法找出毛坯的基准,即先将工件置于划线平台,在各处加工余量的前提下,划出其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腰线(即相互垂直的两中心平面)X-X、Y-Y,作为车削前的校调基准。然后工件上车床,一端由车头卡盘夹住工件左端的工艺搭子,另一端用小四爪卡盘夹紧顶于尾架处,将校调基准X-X所在的平面大致转平,并在X-X上任取两点A、B(两点距离越远越好),再用划针盘来测量这两点是否等高(见图2)。
如不等高,可通过调整两端的卡爪,将两点校平。然后将划针盘移至工件对面,检查同一根腰线与前面是否等高,如果不等高便通过转动卡盘和改变划针的高度,使前后腰线等高。这时只是校正了X-X所在平面与机床水平中心平面平行,还要再将工件转过180°,检查原腰线与划针盘的高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再通过两端的卡盘来调整,如此多次反复,直至X-X水平腰线与机床水平中心线重合为止。然后再将工件转过90°,使另一根腰线Y-Y转至水平位置。再用同样的方法将该腰线调整到与机床水平中心平面重合,这时才完成该工件的校调过程,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