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防护直击雷:它主要是避免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物,必须安装避雷针或者其他防雷设施,以减弱雷击时产生巨大的电流沿建筑物泄入大地的过程,减少对建筑物内部空间造成的伤害。
其次是防护感应雷:感应雷击是雷击产生的电磁感应作用于建筑物的金属物线,而发生破坏电子元器件的现象,避雷针主要是保护家用电器及弱电设备。此外,安装漏电保护器,也可起到保护家电作用,同时务必做
避雷针制作
首先是防护直击雷:它主要是避免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物,必须安装避雷针或者其他防雷设施,以减弱雷击时产生巨大的电流沿建筑物泄入大地的过程,减少对建筑物内部空间造成的伤害。
其次是防护感应雷:感应雷击是雷击产生的电磁感应作用于建筑物的金属物线,而发生破坏电子元器件的现象,避雷针主要是保护家用电器及弱电设备。此外,安装漏电保护器,也可起到保护家电作用,同时务必做好防雷接地。
假如雷击发生在楼层的混凝土立柱上,电流有可能会沿着建筑物内部金属一直向大地传导。
于是人们就在房屋的屋脊上安装类似的东西,用金属制成,张着舌头仰望着天空,舌头下方连接一根铁丝,铁丝延长到地里。古代通过这样简单的工艺避免了雷电造成的伤害。
现代避雷针是通过古代的雏形改装而来的。1752年,某个雷雨天气中,科学家富兰克林正在做关于避雷针的实验,他认为雷电中的闪电,其实是在放电。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富兰克林冒着被雷中的危险,用风筝绑住跟金属导线,把让风筝飞向云层中去,这样就可以让风筝更好地接触到闪电。他在金属导线的末端放置铜钥匙,用手紧握着钥匙,雷电顺着导线直达富兰克林的掌心,电流让他的整个手臂产生了麻木感,还没有电流不算大,没有生命危险。富兰克林的实验通过实验证实,只要把电流导入地下,就可以减少建筑物损害和人员的伤亡,后来,就有了避雷针的出现,在世界上也广泛流行起来。
避雷针的视觉效果
建筑物上设置长针不美观,消耗钢材较多,增加建筑物造价。
装设避雷针和避雷网是民用建筑物防雷的主要形式,有些大屋顶结构的古建筑在房角设置短针防雷效果较好,也不影响美观。
但是,有的古建筑只在屋脊正中竖立一根避雷针作为防雷装置,它违背了建筑物被雷击的规律,既不安全也不美观。2、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过去曾用保护角表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至今仍有设计人员采用这种办法。
但是,用保护角的做法忽略了雷击距离对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影响。
在一定的雷击距离hr上避雷针的高度不同,其保护角是不同的。
较低避雷针的保护角较大,高架避雷针的保护角较小。
如果固定以保护角表示避雷针的范围,则高架避雷针的相对保护范围是减少的,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时,可以明显地发现这个问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