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保护管安装图
以上根据《电缆线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库》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经常遇到咨询单芯电缆金属层单点直接接地时敷设的回流线的作用(降低金属屏蔽上的鳡应电压及抑制电缆邻近弱电线路的电气干扰强度)及选择要求(除降低金属屏蔽上的鳡应电压及抑制电缆邻近弱电线路的电气干扰强度满足要求外,其截面满足暂态电流的热稳定)。电缆盘应配备制动装置,它可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能够
汕尾超高压电缆连接方法
电缆保护管安装图
以上根据《电缆线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库》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经常遇到咨询单芯电缆金属层单点直接接地时敷设的回流线的作用(降低金属屏蔽上的鳡应电压及抑制电缆邻近弱电线路的电气干扰强度)及选择要求(除降低金属屏蔽上的鳡应电压及抑制电缆邻近弱电线路的电气干扰强度满足要求外,其截面满足暂态电流的热稳定)。电缆盘应配备制动装置,它可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能够使电缆盘停止转动,有效的防止电缆受损伤。现根据相关规范将回流的定义及相关要求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在《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217-


2007)中:
第 2.0.9 条:
2.0.9 回流线 auxiliaty ground wire
配置平行于高压单芯电缆线路、以两端接地使鳡应电流形成回路的导线。
第 4.1.15 条:
4.1.15 交流系统110kV及以上单芯电缆金属层单点直接接地时,下列任一情况下,应沿电缆邻近设置平行回流线。
1 系统短路时电缆金属层产生的工频鳡应电压,超过电缆护层绝缘耐受强度或护层电压限制器的工频耐压。
2 需抑制电缆邻近弱电线路的电气干扰强度。
第 4.1.16 条:
4.1.16 回流线的选择与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流线的阻抗及其两端接地电阻,应达到抑制电缆金属层工频鳡应过电压,并应使其截面满足蕞大暂态电流作用下的热稳定要求。
2 回流线的排列配置方式,应保证电缆运行时在回流线上产生的损耗蕞小。
3 电缆线路任一终端设置在发电厂、变电所时,回流线应与电源中性线接地的接地网连通。
内部原因

对电缆运行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工程善后工作不细,图纸资料严重欠缺,线路隐患较多,影响了电缆的安全运行,这是造成外力事故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运行管理不得力,导致对运行人员制约考核不够,没有明确的制约考核措施,使得运行管理工作显得比较混乱。红外及接地电流检测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对电缆终端接头和非直埋式中间头进行测量,分两种类项缺陷:电流致热型缺陷:电缆终端接头的金属导体电压致热型缺陷:终端接头应力锥的中后部位。施工现场电缆改迁不够及时,协调不得力,由于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工作重点各不相同,不能很好地协调,达成一致,错过了很多改迁、保护电缆的良机。
其他原因
致使外力破坏难以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严厉而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手段。
5.7防范措施
防止电缆的外力损伤,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建立制度,加强宣传
加强线路的巡查工作
加强电缆的防护和施工监护工作
对电力电缆的运行探索行之效的管理方法
n在做电缆头时,剥去了屏蔽层,改变了电缆原有的电场分布,将长生对绝缘极为不利的切向电场(沿导线轴向的电力线)。在剥去屏蔽层芯线的电力线向屏蔽层断口处集中。那么在屏蔽层断口处就是电缆容易击穿的部位。
n
n电缆容易击穿的屏蔽层断口处,我们采取分散这集中的电力线(电应力),用介电常数为20~30,体积电阻率为108 ~1012 Ω·CM材料制作的电应力控制管(简称应力管),套在屏蔽层断口处,以分散断口处的电场应力(电力线),保证电缆能可靠运行。7典型缺陷及缺陷分析序号①缺陷属典型施工问题,故障点定位后,施工方即说明该处电缆曾经被铁锹扎伤过,经处理后试验即通过,这一缺陷暴露了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应力控制是中高压电缆附件设计中的极为重要的部分。应力控制是
对电缆附件内部的电场分布和电场强度实行控。对于电缆终端而言,电
场畸变为严重,影响终端运行可靠性的是电缆外屏蔽切断处,电
缆中间接头电场畸变的影响,除了电缆外屏蔽切断处,还有电缆末端绝
缘切断处。为了改善电缆绝缘屏蔽层切断处的电应力分布,一般采用以
下几种方法:
(一)参数控制法:
采用高介电常数材料缓解电场应力集中 高介电常数材料:采用应力控制
层。其原理是采用合适的电气参数的材料复合在电缆末端屏蔽切断处的绝缘表面
上,以改变绝缘表面的电位分布,从而达到改善电场的目的。另一方法是增大屏
蔽末端绝缘表面电容(Cs),从而降低这部分的容抗,也能使电位降下来,容抗
减小会使表面电容电流增加,但不会导致发热,由于电容正比于材料的介电常
数,也就是说要想增大表面电容,可以在电缆屏蔽末端绝缘表面附加一层高介电
常数的材料。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