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据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结果,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65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高达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水蚀风蚀交错带26万平方公里,有很多地方还存在大量的重力侵蚀。近10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10万平方公里,带动实施坡改梯面积近50
用水审计单位
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据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结果,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65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高达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水蚀风蚀交错带26万平方公里,有很多地方还存在大量的重力侵蚀。近10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10万平方公里,带动实施坡改梯面积近500万亩。主要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有1.5亿群众从水土保持治理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
治理水土流失,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民族长远福祉。对此,我国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土保持的政策举措,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3)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评价研究:建立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评价指标,分析评价指标与径流量、土壤侵蚀量的定量关系,达到评价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目的。近年来,我国水土保持法制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于2011年3月1日正式施行,以新法为基础,各个层面的配套法规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水利处修订了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方案管理、设施验收管理和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等配套法规,绝大多数省区市启动了新法实施办法的修订工作,配套规章制度不断健全,为水土保持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我国财政拨付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资金23564万元,项目建设范围涉及山西、重庆、宁夏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国财政已累计拨付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资金61564万元,占全年水土保持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的,主要通过坡改梯、林草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治理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生态保障。其中水浊既独自为害水体,又增加其他“三水”对河流的不利影响,处于关键地位。
梯田的作用:坡地修成梯田,改变地形,缩短坡长,从而能有效地蓄水拦泥,控制水土流失。坡耕地修成梯田,改变了田面坡度,增加了土壤水分的入渗时间,从而提高了土壤涵蓄水分、养分的能力,改善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坡面修成梯田,由于田面坡度平缓、宽度匀整,故为机械化耕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坡面修成梯田后,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从而促进退耕还林还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经济既是各类措施的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构建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坡面修成梯田,为沟壑治理创造了条件。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