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双相障碍的诊断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特点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比较相关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而确定。遗传学因素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有ICD-10和DSM-IV。但任何一种诊断标准都难免有其局限性,而密切地临床观察
双向情感障碍躁狂
诊断
双相障碍的诊断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特点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比较相关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而确定。遗传学因素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有ICD-10和DSM-IV。但任何一种诊断标准都难免有其局限性,而密切地临床观察,把握疾病横断面的主要症状及纵向病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是临床诊断的可靠基础。
关于双相障碍的一些事实
- 双相障碍的致病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神经递质变化、压力等。但家族史是强、一致的风险因素。研究表明,成年人的亲属如果有Ⅰ型、Ⅱ型障碍,那么患病风险就会提高到普通人群的10倍,风险大小随亲缘关系的远近而升高。
- 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起源。
- 单相抑郁的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但双相障碍的男女患病率未见明显区别。但女性更有可能经历心境的循环和混合状态,更可能经历抑郁;患终生进食障碍和酒精使用障碍的风险更高;分娩也是特定的激发因素。
- 双相障碍多开始于青少年晚期,贯穿成人期,有一半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爆发于25岁以前。在平均起病年龄上,Ⅰ型为18岁,Ⅱ型为25岁(但相当一部分Ⅱ型患者在发作时都被诊断为,后期才被发现轻躁kuang症状),均早于。
- 双相障碍在高收入(1.4%)比低收入(0.7%)更常见。
- 患双相障碍的人,终生zi sha风险是普通人的15倍,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一生中有企图zi sha的历史。因此,如果是患者身边的朋友和亲属,要格外注意防范zi sha。
- 在双相障碍患者中,与障碍的共病率是常见的,二者共病的概率达到3/4。
后,到目前为止,双相障碍还不能被治yu,但是,它是可控的。正因为如此,持续地接受治liao才显得尤为重要。-单相抑郁的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但双相障碍的男女患病率未见明显区别。诸如zhen定剂、抗精神病性、抗抑郁药、抗药都有可能被用于双相障碍的治liao。治liao对躁郁症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单纯依靠心理治liao来控制双相障碍是不够的。CBT、DBT等认知行为疗法也对这些患者有帮助。
双相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就像我们不会要求一个感mao的病人用思维来赶走病毒,也不会要求一个高xue压病人去控制自己的生理反应。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xing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