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深圳市贝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学习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历程,需要具备顽强的意志。
那么,意志是什么呢?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美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埃里克森(Erikson)提出了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他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进行自由选择和自我约束的、不屈不挠的决心”。
青少年抑郁心理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深圳市贝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学习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历程,需要具备顽强的意志。
那么,意志是什么呢?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美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埃里克森(Erikson)提出了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他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进行自由选择和自我约束的、不屈不挠的决心”。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历经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核心任务。在婴儿后期(1.5-3岁),孩子迅速掌握了爬、走、推、拉和交谈等许许多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孩子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恰当的反应,将有利于在孩子的人格内部形成意志的。
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实施过度的外部控制,不允许孩子进行探索,孩子就不能够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的认识,这样就会阻碍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孩子意志的形成。
比如,年幼的孩子想尝试自己去取杯子喝水,如果家长担心孩子打破杯子、弄伤自己,或是因看到孩子动作笨拙而无法忍受,便主动帮孩子取杯子、盛水并递到他的手中,这时孩子通常不会表现得开心,甚至可能会大哭,因为你一递,会让他怀疑自己没有能力做好这些事,并因此体验到羞怯,进而丧失自尊和自我控制感。
一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培养得相应的自理能力,没有依靠自己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的成功体验,很难想象这个孩子会有足够的意志力,去投入到他的学习中、去应对学习中的困难。
过于关注分数
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很多家长忙于工作赚钱,很少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即便是难得的见面,也都是谈论学习较多,对孩子的情绪、心理需求往往无暇顾及。
这会让孩子产生一个想法:家长只关心我的成绩,一旦我的成绩不好,我将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和欣赏。当这种想法足够让孩子确信时,将导致孩子对学习成绩产生过高的自我要求,并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
有些孩子因此会非常努力地学习,一定要让自己考前几名。他对考试高度紧张、强迫性地对考试作过分的准备。他坚信“如果我没有尽可能的努力,我就会失败”,并对考试可能的失败保持高度的警觉。学习成为了他沉重的负担。在这种压力下,情绪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必然影响成绩,“越想学好,越学不好”。
面对学习,他产生了强烈的内心冲突:自己既想能做到好,以符合家长的期待,又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痛苦,而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和排斥。就像Y先生的孩子,参考他以往成绩排名,上一本应该没有问题,但他一定要考上好的大学,同时,他又不再愿意上学及参加高考。
还有些孩子,受本人学习能力或者学习基础的影响,无论他如何努力,成绩都上不去,或者说与父母的期待相差较远,他担心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就容易自暴自弃,出现厌学也容易理解。
孩子迷恋手机怎么办?
现在手机等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很多孩子也开始成为“手机控”,小小年纪便不能离开手机了,时时捧着自己或者爸爸妈妈的手机看、玩。吃完饭刷手机,做完作业看手机,没事干也看手机。让他少玩一会儿,主动放下手机,但是每次都是答应得很好还是要在骂声中放下手机。当孩子因为玩手机而作业拖拉,因为学业,该怎么办呢 孩子迷恋手机在现代家庭中比较常见,很多孩子小小年纪便拥有了自己的手机,有的是父母用过的旧手机,有的是父母给孩子买的新的手机,甚至有些孩子初高中就已经用上了苹果等价值不菲的手机。因为对使用手机缺乏一定的控制,很多孩子成为“手机控”。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手机上,影响了学业,也影响了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