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工厂由来
在设计部分,CAD 和 PDM系统的应用已相当普及;在生产部分,ERP等相关的信息系统也获得了相当的普及,但在解决“如何制造→工艺设计”这一关键环节上,大部分国内企业还没有实现有效的计算机辅助治理机制,“数字化工厂”技术与系统作为新型的制造系统,紧承着虚拟样机(VP)和虚拟制造(VM)的数字化辅助工程,提供了一个制造工艺信息平台,能够对整个制造过程进行设计
智能制造设计
数字化工厂由来
在设计部分,CAD 和 PDM系统的应用已相当普及;在生产部分,ERP等相关的信息系统也获得了相当的普及,但在解决“如何制造→工艺设计”这一关键环节上,大部分国内企业还没有实现有效的计算机辅助治理机制,“数字化工厂”技术与系统作为新型的制造系统,紧承着虚拟样机(VP)和虚拟制造(VM)的数字化辅助工程,提供了一个制造工艺信息平台,能够对整个制造过程进行设计规划,模拟仿真和治理,并将制造信息及时地与相关部分、供应商共享,从而实现虚拟制造和并行工程,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数字化工厂”规划系统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通过具体的规划设计和验证预见所有的制造任务,在进步质量的同时减少设计时间,加速产品开发周期,消除浪费,减少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资源数目等,实现主机厂内部、生产线供给商、工装夹具供给商等的并行工程。
数字化工厂(DF)是企业数字化辅助工程新的发展阶段,包括产品开发数字化、生产准备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除了要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建模与仿真外,还要根据产品的变化对生产系统的重组和运行进行仿真,使生产系统在投入运行前就了解系统的使用性能,分析其可靠性、经济性、质量、工期等,为生产过程优化和网络制造提供支持。
数字化工厂典型应用
数字化工厂(DF)的集成,首先需要强大的界面和数据库系统,将不同复杂层次之间和不同运作功能领域之间的实际数据和模块进行联合使用,常见的应用有:
●布局规划与仿真——布局确认与优化
●零件流的静态分析与动态仿真
●装配过程平衡
●复杂的物流操作仿真
●机器人及复杂运动仿真
●零件加工仿真
●人力资源仿真
●人机工效仿真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
●控制软件测试仿真
●生产动作控制仿真
数字化车间系统选型原则
1)完整性。很多系统只是停留在生产、库房、质量等部分模块上,不能够对车间进行多方位的管理,这类系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车间或MES系统。
2)性。制造企业需要的是一套理念及技术的系统,数据自动采集、协同制造等都是数字化车间的核心功能,虽有很大的技术难度,但只有真正突破这些技术瓶颈,才能支撑起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才能很大程度地发挥车间的生产潜能,而不仅仅满足于台账的电子化或者简单的看板管理。
3)成熟性。系统应该是有行业成功案例的成熟产品,并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尽量是平台化产品,便于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开发与系统部署,减少企业的实施风险。
4)技术团队。数字化车间系统需要团队进行二次开发与实施,需要周到、及时的服务,制造企业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公司实力、服务能力、典型客户等多方面的考察,确保项目的成功率及将来可持续性的服务。
5)选型人员组成要合理。尽量采用“IT为主导,用户为主体”的方式,IT部门组织交流、调研等活动,并从IT技术方面进行把关;而精通生产管理的使用部门则从功能上、使用方便性等方面进行确认,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选型工作。
6)易用性。系统使用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确保车间工人能掌握。
数字化工厂究竟是如何运行的?
数字化工厂主要是将整个生产的信息总结为三类对象。这三类对象分别为:产品、工艺及资源。详细地讲,产品主要是指汽车的零件信息,其中包含车身件、装配件及标准件。工艺是指描述如何安装零件的方法,以及零件安装的后质量特性,一般汽车厂都会以工艺卡的形式体现整个装配的工艺。资源是指为生产提供的全部的设备以及人员,就拿一个普通的工位举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