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温机着火情况可以分为两种:
1、导热油本身未接触到其它物品而发生自燃。
原因:A、导热油油温达燃点与空气接触而着火
B、导热油油温达到闪点,油箱内挥发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接触火心而着火
预防措施:(1)购买油式模温机时,要注意不能采购油箱直接参与加热循环的模温机
(2)使用油式模温机时,
双机一体水温机选型
油温机着火情况可以分为两种:
1、导热油本身未接触到其它物品而发生自燃。
原因:A、导热油油温达燃点与空气接触而着火
B、导热油油温达到闪点,油箱内挥发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接触火心而着火
预防措施:(1)购买油式模温机时,要注意不能采购油箱直接参与加热循环的模温机
(2)使用油式模温机时,要清楚所使用导热油的闪点,加热设定温度不能超过
导热油的闪点
2、模温机管路发生泄漏,高温导热油接触到其它物品而引燃
预防措施:定期检查模温机系统管路,看是否存在泄漏隐患。一旦发现泄漏,请及时处理。
高温油温机的设计原理是半封闭的管道式循环加热,所以导热油在密闭循环的过程中,有一个油气分离系统是让导热油和膨胀油箱链接,把系统里面的气体排到油箱里面、然后到外面。正常来说,油温机循环系统里面的气体主要是三部分造成:
1、当导热油充满整个系统的时候,原先里面的空气需要经过油气分离系统排放干净。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也是简单的,只需要在开机的时候把温度调整到“0”度,经过几分钟,当压力表的温度稳定之后,就自然可以后续的加热操作了。
2、导热油如果是新购买的,需要在首先使用的时候把温度调节在“80”度,循环几分钟后等压力稳定再把温度调节到“120”度,如果系统压力表还是稳定的话就可以直接加温到所需要的温度点了。如图:
3、有些情况是:客户所需要加热的物体(如模具、反应釜、辊筒、热压板、硫化机、烘箱等)里面有一部分水,或者在注入导热油的时候,不小心参合了水进去,这个时候就比较麻烦。6、水源及散热水塔周围环境恶劣时,冷却水回路必须安装Y型过滤器,及定时清理,保证模温机冷却系统正常动作。温度升到90度左右(看水量的多少),系统压力的显示就很低、高温油温机里面的油泵会发出噪音等。
1、直接式或开放式冷却系统:这是一种极之流行的系统,其基本的组成配件有电水泵和浸没式电热器。电水泵负责把水运行于模具的冷却管道。该方法是在模具内部装温度传感器,这在模具温度控制精度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才会采用。水温不断被测量着,若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电热器便关上。若水温继续升高稍为超过某一设点时,电磁阀被打开使部份热水排走,所损失的水量由较冻的自来水补充。这系统之所以普遍被采用是因为它有着设计简单和制造成本低廉(与间接式系统比较)的好处,可是系统需要为断补充新的自来水,这表示更多熔解了的化学物质亦一并被加进系统内,使冷却管道的沉积问题加速恶化。为了减少冷却水温的升降幅度,电热水器的电源控制和水温测量的准确度都必须很好,使水温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内,有些系统更可调节水温以适应模具的温度。
2、间接式冷却系统:间接式冷却系统可以应用于模具温度低过或高过一般冷却水的温度。被冷却液带来的热量经由热交换系统散去。系统利用高压原理使水温可以超过其大气压力下的沸点,并有重型的浸没式电热器提供的升温,负责把热能散去的装置是设有较大热交换面积的线图式热交换器,并有电磁阀控制散热的过程。高光模温机模具的冷却、加热系统当塑胶材料被注塑到模具的型腔中时,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模具型腔表面温度越高,产品的表面质量越好,产品内应力也越小。加热或散热的准确切换则由一比例控制形式的仪器控制着。若运行于系统和模具的液体是属于水性的,其高的温度可达141℃/248F°。 但是温度超过120℃/248F°的情况下为应使用 水性 的系统,因为喉管可能发生爆裂,造成很大的危险。对于温度超过121℃/248F°的需求,我们可用油性的循环式系统(也可以使用电热器棒作辅助途)。模具在生产时也常常需要利用冰水作冷却用途以改造生产力或是弥补模具设计的不足,所采用的冷冻机都设有制冷单元把经过热交换器的冷却液降温。热交换器有着很多线图状的管路,管内循环着高压的冷冻液体,模具冷却液则不断流过管路外面把热量输送给冷冻液并使其气化,气化了的冷冻液其后再被压缩及冷却还原成液体,热交换过程得以不断地进行。现时人们对冷冻机所排出的热能的应用机会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们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负责提供房间温暖的环境。
模温机又叫模具温度控制机,初应用在注塑模具的控温行业。后来随着机械行业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模温机一般分水温机、油温机控制的温度可以达到正负0.1度。
选择模温机需要注意哪些主要考虑的五大因素如下:
1、控制形式。
2、冷却能力。
3、加热能力。
4、内部喉管的尺寸。
5、泵的大小和能力。
在现代化的工厂中,因应市场的竞争,节省人力,提,降低成本的经营策略是刻不容缓的,模温机的使用,可使模具预热时间减少,成品表面质量提升及可完全自动化生产。提高模具寿命是提高生产力的必要手段。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