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运行时的参数如下:
1、工作温度在250℃以下,板式换热器的工作温度决定于密封垫片能接受的温度。用橡胶类弹性垫片时,工作温度在200℃以下;用紧缩石棉绒垫片时,工作温度为250~260℃;
2、工作压力在2.5MPa以下,板式换热器是由垫片密封,密封的周边很长,并且角孔的两道密封处的支撑状况较差,垫片得不到满足的压紧力,所以其时板式换热器的工作
汽水换热机组厂家
板式换热器运行时的参数如下:
1、工作温度在250℃以下,板式换热器的工作温度决定于密封垫片能接受的温度。用橡胶类弹性垫片时,工作温度在200℃以下;用紧缩石棉绒垫片时,工作温度为250~260℃;
2、工作压力在2.5MPa以下,板式换热器是由垫片密封,密封的周边很长,并且角孔的两道密封处的支撑状况较差,垫片得不到满足的压紧力,所以其时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压力仅为2.5MPa;单板面积在1m2以上时,其工作压力往往2.5MPa;
3、不适宜进行易阻塞通道的介质的换热。板式换热器的板间通道很窄,通常为3~5mm,当换热介质中含有较大的固体颗粒或纤维物质,就易阻塞板间通道。对这种换热场合,应思考在进口设备过滤设备,或选用再生冷却系统。
运行参数对板式换热器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只有时刻记好它的参数,在使用的过程中多注意一下它的各个参数,才更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在平时的使用中需要定期地进行保养和维护,下面换热器厂家为大家介绍如何处理板式换热器密封出现的问题?
一、压力
板式换热器在额定工作压力之内使用时出现泄漏,除设备在制造装配方面的质量因素之外,主要与系统中出现的非正常冲击载荷有关(水锤、气锤),这是一般操作者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冲击所造成的瞬间压力峰值往往比正常的工作压力高出1-3倍,使安装在换热器中的橡胶密封垫移位,导致密封失效。由于该种设备的传热元件,采用不锈钢薄板制造(厚度为0.5-0.8),其密封刚性相对较差且密封周边很长,所以耐冲击压力的能力远管壳式换热器。防范措施:
1.鉴于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可视操作压力情况,提高设备设计压力1.5-2倍。
2.在发生过此类事故的应用场合,视情况也可采取增加板片厚度的措施,其效果很明显。
3.使用中应尽量避免系统中出现的冲击现象。
二、时间
使用或闲置几年以上的设备,密封材料的自身老化有可能影响密封可靠性,此时就需更换新的密封垫片。
抛开板式换热器本身设计不合理这一因素,如果对换热器的使用不当或是疏于对换热器的维护和保养,这些都会降低换热器的有效使用时间。所以想要提高换热器的利用率,延长它的使用寿命,那么就要做好它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三、温度
温度的急剧变化也能造成密封失效。当温度变化过快时,橡胶密封垫的线胀系数与弹性变形量和密封预紧力不相匹配,使密封预紧力下降,造成板式换热器承压能力额定设计压力。对此可采用如下办法解决:
1.在操作设备时升压升温应尽量趋缓。
2.可在夹紧螺柱上设计压缩预紧弹簧,有效的补偿密封预紧力的变化,防止泄露。
板式换热器的质量要求如下:
1、换热器耐压等级16bar,要求密封可靠、长时间运行无泄漏。
2、在加工处理过程中不允许含有铜、青铜、铝、黄铜的各种成份或是在密封中采用的含有硅硐成分的材料。
3、针对不同的过流介质应提供与之适应的换热器板片,换热器的板片结构形式须满足焊接车间循环水畅通流过。
4、所有热交换器在不改变框架尺寸的条件下应具备可减少35%、扩展增加25板片的能力。
5、所有热交换器为全量通过型管路为同侧逆流型。
6、所有板式换热器板片使用免胶的嵌入式垫片,垫片材料应满足耐热、耐腐蚀的要求。
7、所有热交换器的“材质”要求均与板片材质一致“材质”的含义均指热交换器接触介质过流部分的材质要求,并非对热交换器所有部件的材质要求,热交换器框架的材料是涂环氧漆的碳钢。
对于板式换热器而言薄片就是它的,所有的热量交换都是通过这些薄片来完成的,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板式换热器供热不足?看看是不是这些原因吧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非常利便快捷的换热设备,但是板式换热器在平时供热的时候常常泛起供热不足的状况,那么换热器供热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首先是因为流量分布方面的题目,大家都知道,板式换热器的构造是由多个小片连起来的,并且板式换热器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还常常采用多台换热器并联进行工作,这样就会产生换热器流量分配很不平均的题目,这也是造成板式换热器供热不足的主要原因。
其次就是板式换热器的内部构造方面的原因了,常常会发生一次侧介质流量缺乏,致使热侧温差大,压降小的状况。
后一个原因是关于板式换热器自身长期不清理造成的积存题目,板式换热器因为长时间没有进行清理,所以很轻易发生结垢现象,这也是造成板式换热器供热不足的另一大原因。
当然板式换热器的热供不足很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是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假如发生供热不足从中找原因应该就能找出来。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