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的成长意愿
去医院,通常是叙述病情,医生开药,或者躺平了让医生做手术。有些人认为,心理咨询跟去医院差不多,自己讲讲心理困扰,咨询师提出建议,然后问题解决。但其实不是这样。心理咨询就像咨询师陪来访者一起去TA的内心世界探险,两个人在黑暗中并肩行走,一起摸索,逐渐把未知变成已知,而不是咨询师拖着来访者走。所以,走得快还是慢,有一半由来访者自己决定。一般来说,成长意愿越强
学校情绪问题室
来访者的成长意愿
去医院,通常是叙述病情,医生开药,或者躺平了让医生做手术。有些人认为,心理咨询跟去医院差不多,自己讲讲心理困扰,咨询师提出建议,然后问题解决。但其实不是这样。心理咨询就像咨询师陪来访者一起去TA的内心世界探险,两个人在黑暗中并肩行走,一起摸索,逐渐把未知变成已知,而不是咨询师拖着来访者走。所以,走得快还是慢,有一半由来访者自己决定。一般来说,成长意愿越强的来访者,改变越快。在认知行为疗法中,积极完成作业的来访者,比不完成作业的来访者改变快。在心理动力学疗法中,虽然不需要完成作业,但遵守设置、投入地探索自己的来访者,比不遵守设置、把咨询当闲聊的来访者改变快。
记得初中毕业前,我爷爷还计划着让我去保定学厨师。他们对我的期望并不是很高,学门手艺,能养活自己,能成家立业,就够了。但能这样想的现在毕竟不多,大多数还是在望子成龙的思想所驱动下,会产生一个看似正确的逻辑:小学好好学习考好初中,初中好好学习考好高中,高中好好学习考好大学,然后上好研究生,找好工作,迎娶白富美,当上CEO,走上人生。我以前在北京工作时,接触了许多问题少年,他们的父母基本上都是这个逻辑。让小孩子从小学就失去了玩的自由,每天除了上课,就是不讲其数的补习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这样扼杀青少年天性的教育,一定会激发反抗。这并不是父母要害孩子或者孩子就不孝。而是现代文明与封封建孔儒之间的较量。只不过是通过这种形式表现出来了。
我这里想说的是,青少年阅历少,对于许多事还看不透,很容易着了别人的道,所以家长的管教与陪伴是必要的,但是过多的干预,甚至是替代孩子活着,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进而是反抗,因为这和借尸还魂相似。生命的精彩、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走向何方。
我看过为了省事的家长所手机给孩子一丢,然后自己去聊天或的,也见过每天把孩子所有的事都包办了,孩子没有活出一点自我的,也见过从来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整天羡慕别人家孩子的。这样家庭环境下的孩子,能不出问题吗?
生活就是这样,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说到底还是要靠自己去把握。为了让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和谐,与爱人之间要常沟通,但也要注意沟通的方法:
1.沟通时要注意夫妻平等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自己除了忙事业,还要照顾家庭,于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了高位,认为自己为这个家做得,所以地位也应该是高的。但是在夫妻之间,没有所谓的谁高谁低,平等是很重要的,而沟通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更顺畅。
2.想沟通,就不能忽视双方的性格:夫妻两个人的性格不可能完全一样,有人生来就不喜欢表达,特别是当两人的性格一强一弱时,弱势的一方没等开口就被对方打断,久而久之就更不愿意开口沟通了。还有的人,对方一开口他就口出秽语,又是讽刺又是指责,以至于两人没办法进行沟通。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