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结束后用钢棒在渣面上取渣样;观察炉渣外形和颜色;观察情况,加入渣料和脱氧材料,确定电加热档位进行加热。具体为:将底吹流量调整至300-500NL/min,观察钢液面,如渣面随钢液面蠕动,钢液面直径大于500mm,表明渣量少;直径小于200mm时,表明渣量过多。如渣面不随钢液面蠕动,炉渣成块,表明渣未化开;碳化硅加入渣料用量具体确定方法为:调整底吹流量至300-500NL/min
好用的钢液复合脱氧剂
加热结束后用钢棒在渣面上取渣样;观察炉渣外形和颜色;观察情况,加入渣料和脱氧材料,确定电加热档位进行加热。具体为:将底吹流量调整至300-500NL/min,观察钢液面,如渣面随钢液面蠕动,钢液面直径大于500mm,表明渣量少;直径小于200mm时,表明渣量过多。如渣面不随钢液面蠕动,炉渣成块,表明渣未化开;碳化硅加入渣料用量具体确定方法为:调整底吹流量至300-500NL/min,如渣面蠕动,钢液面直径在500~800mm之间,表明渣量少,加入石灰1~2kg/t钢。
含有CaO作为主要成分的辅助原料、含硅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的添加量,使脱硅处理结束时的炉渣碱度(质量% CaO/质量% SiO2)在0.5以上、1.0以下;调整上述氧源的供给量,将脱硅处理结束时的铁水温度调整至1320°C以上;相对于装入上述转炉型精炼容器内的铁水与冷铁源的合计质量,使装入或在脱硅处理时添加到该转炉型精炼容器内的含硅物质的65碳化硅非氧化硅的合计量在4~10kg/t的范围;

利用82碳化硅脱氧降低出钢增氮量的方法,出钢过程中利用碳化硅弱脱氧,在钢水进入钢包时,在钢包内迅速成渣,并形成丰富的泡沫渣,以及在钢流周围及钢包内形成还原性气幕,有效地减低了钢流与空气直接接触而吸氮,以及钢包内钢液面吸氮,降低出钢增氮。利用碳化硅脱氧降低出钢增氮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炉出钢前,控制转炉出钢的碳含量及终点氧含量,根据终点氧含量,往钢包内加入82碳化硅;
出钢过程中,往钢包底吹气,82碳化硅脱氧形成泡沫渣,碳化硅脱氧产物co气体在钢包内及钢流周围形成还原性气幕,隔绝空气与钢液接触,抑制钢液吸氮,同时,出钢过程中进行挡渣操作,降低出钢增氮量。控制转炉出钢的碳含量及终点氧含量包括:钢种要求碳含量≤0.15%时,转炉出钢碳含量控制为0.04%~0.06%,终点氧含量为400~600ppm。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