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醒狮传承会于2008年成立,本团特色演出项目包含有,群狮报喜,金鼓齐鸣贺升平,大头佛,双龙出海,步步高升,节节高,雄狮飞跃梅花桩,夜光龙狮演出,传统飞鸿狮艺。
会狮及龙狮会的规则以及应避免的动作
〈1〉、两狮见面双方跪步前进(蹲底前行),三拜礼,然后打大头佛鼓点,由笑佛带引绕行一周(由右上左下),然后用狮口来交换见面礼柬或握手,完后互相行礼参拜辞退;两狮相遇时有
开业舞狮子演出
佛山醒狮传承会于2008年成立,本团特色演出项目包含有,群狮报喜,金鼓齐鸣贺升平,大头佛,双龙出海,步步高升,节节高,雄狮飞跃梅花桩,夜光龙狮演出,传统飞鸿狮艺。
会狮及龙狮会的规则以及应避免的动作
〈1〉、两狮见面双方跪步前进(蹲底前行),三拜礼,然后打大头佛鼓点,由笑佛带引绕行一周(由右上左下),然后用狮口来交换见面礼柬或握手,完后互相行礼参拜辞退;两狮相遇时有七忌:一禁眨眼;二禁捋须;三禁起脚;舞狮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四禁狮头高举;五禁兜后绕圈;六禁张口咬尾;七禁伏身昂头。
〈2〉、龙狮会各种程序大约和会狮略同,惟只有行礼参拜,不能握手。其禁忌相同,龙狮会时龙不能将狮子围住,如狮子被围住时就必须向龙尾方向走去寻求脱身,伺机滚地或由龙身较低处跳跃出外而脱困,柬贴则由领队在见面时,预先参礼交换。

点晴顺序:
先用毛笔蘸上雄鸡寇血点狮舌头、再点狮两只牙,意思为有吃有喝;
接着用朱l砂点狮子左眼而后右眼为合,表示日月光明;点耳朵意为听八方;点上狮头额前印堂的星镜,是赋予狮子智慧和力量,能驱l邪避恶;一笔点狮尾,意为从头到尾灵气全身贯通。
在点晴过程中,还可以每点一下,念一词;如一点雄狮风调雨顺,二点雄狮国泰民安,三、四、五点等吉祥词语;
点完后敲锣打鼓,鸣放鞭l炮,狮子起舞,向主持和长者以及观众行礼,仪式完成。
在农村,有些开光仪式还设坛拜神,供奉三牲水果,向三跪九拜但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那些带有迷l信色彩的拜神仪式已逐渐被取缔。

北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只露双脚,下身穿着和狮披同样的金黄色裤子和花靴。北狮由两头狮子进行表演,每头狮子都是有狮头和狮尾两人合作进行表演,另一人扮武士,手持绣球狮子起舞。北狮动作轻巧,模仿l真狮子的表情,结合方桌、圆球桩柱等器材进行表演,一般有跌扑、翻滚、跳跃、挠痒等,也有滚绣球、过跳板、上楼台等技巧动作,鼓乐配以小锣,小鼓,小钹等,动作合拍,惟妙惟肖。在佛山黄飞鸿狮艺武术馆里,我们就可以观看到生动且精彩的舞狮表演,领略岭南文化的魅力。北狮流行于中原、华北、华东和中南等广大地区。

北狮的舞姿,主要在表演的善良与灵巧,翻滾跳跃,首尾相引合,步法整齐合一,加上充京钹、京锣、京鼓等音乐节拍,按乐声起舞,引者舞持球翻腾滚鹤,表現武士雄姿,徐徐持球引狮起舞,而舞狮头者除跟隨持球武士各卜种动作而配合演出各种舞姿外,还必须給舞狮尾者以充份默契,而舞狮尾者亦必须留意狮头动向,头则尾亦動,头定则尾亦定,跳躍翻滾,紧密跟隨,使能头尾舞姿调协,融成一体,方上称舞技。广东醒狮是以武术功法为基础,又以舞”为形式的民间艺术舞狮。
随着锣鼓的节奏, 狮子从'沉睡惊醒'、'搔头摆尾'、'仰视低顾'、 '探测方向',到'出洞'、'见青'、'碎青'、'狂欢'、'翻滚'等,动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狮子在人们心中很富有人情味,时而威风凛凛,怒视;时而谦恭有礼,憨厚善良,逗人喜爱。醒狮造型套路很多: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无不神似,一句话,喜则欢而碎步,怒则仪态万千,哀则闭眼稳步,乐则跃而跨步。这就是南狮重'意'的舞法。“南狮”造型套路甚多,酣睡、出洞、起势、过三山、上楼台、发狮威,无不神似。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