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检测的洁净度
主要是靠送入足够量的洁净空气,以排替、稀释室内产生的颗粒污染物来实现的。为此,测定洁净室或洁净设施的送风量、平均风速、送风均匀性、气流流向及流型等项目十分必要。
非单向流主要是靠送入的洁净空气来冲淡与稀释室内、区内的污染物以维持其洁净度。因此,换气次数越大,气流流型合理,稀释效果越显著,洁净度也相应提高。所以非单相流洁净室、洁净区的送风量及相应的
洁净室检测价格
洁净室检测的洁净度
主要是靠送入足够量的洁净空气,以排替、稀释室内产生的颗粒污染物来实现的。为此,测定洁净室或洁净设施的送风量、平均风速、送风均匀性、气流流向及流型等项目十分必要。
非单向流主要是靠送入的洁净空气来冲淡与稀释室内、区内的污染物以维持其洁净度。因此,换气次数越大,气流流型合理,稀释效果越显著,洁净度也相应提高。所以非单相流洁净室、洁净区的送风量及相应的换气次数,是主要关注的气流测试项目。
换气次数:根据洁净室总风量除以法净室的容积求得
洁净室检测测试步骤
A、室内测试人员必须穿洁净服,不得超过2人,应位于测试点下风侧并远离测试点,并应保持静止。进行换点操作时动作要轻,应减少人员对室内洁净度的干扰。
B、检测前和检测后设备“清零”
C、采样口至粒子计数器传感器的连接管应尽量短。少采样点数目对应悬浮粒子采样点数,工作区测点位置离地0.8-1.2m左右,送风口测点位置离开送风面30cm左右,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可增加测点,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工作区测点位置离地0.8-1.2m左右,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置于采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其暴露规定的时间,再将培养皿盖上,将培养皿放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48小时,每批培养基应该有对照实验,检验培养基是否污染。
洁净室检测的浮游菌测试
洁净室检测的浮游菌测试,是洁净室空调系统检测中的一项重要检测项目。空气微生物大多依附在尘埃粒子上,形成生物活性粒子, 通过浮游菌采样仪,收集一定数量的空气,一般是100L到1000L,空气中的活性粒子被事先安装好的培养基平皿捕获,达到采样的目的。每个测试点一般测试一次。
浮游菌采样数参照尘埃粒子测试点数取样,在工作台面上均匀分布。浮游菌采样量,参见GB/T 16396-2010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采样量为1000L、B 500L、C 100L、 D100L,试验时取对照皿做阴性对照,对照皿与采样皿同法操作。洁净室检测的浮游菌测试平皿,采样后被放置于培养箱中,在温度30-35℃的培养箱内培养48~72小时。培养结束后,用肉眼对培养皿上所有的菌落直接计数、标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无遗漏。通过计算培养基上微生物的数量判断空气中浮游菌的数量,以证明洁净室检测验证结果,浮游菌符合相应洁净度的要求
洁净室污染源传播的途径
不但要弄清洁净室的污染源是哪些,其污染途径同样需要分析清楚。从大的方面来看,洁净室的污染粒子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与接触传播。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两种传播途径是交替存在的、协同传播的。所有的主要污染源都会将所发生、携带的污染粒子散布到空气中,微小的粒子会在空气中扩散,或随气流运动并接触到洁净室的产品或研究对象而构成污染。这些微粒子还可能粘附在墙面、地面、设备表面上,因人员操作、走动或气流的扰动又重新扩散到空气中去,形成二次污染。
较大的粒子如碎屑、细末和纤维,不会远离其生成的地点,但也存在掉落在产品、产品构件之中,或者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构成污染。这些粒子还会掉落﹑粘附在操作人员的手套、服装上,随后又污染了其他的产品和洁净室表面。
但机器设备、容器、包装、原材料、手套、服装等与产品直接接触时,附着其上的污染物就可以通过“接触”这个途径传播给产品。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