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选择 池塘建在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地方,水源长年不枯竭,水质良好,土质保水性好、有硬度且透气。面积1好在20~50亩,水深一般在1.5~3m。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东西走向为佳,长宽比2∶1~3∶2为1佳。
跑道养鱼功能分区 跑道养鱼总体可分为操作平台区、槽体养殖区、饵料粪便区、水质净化区4个区域。 操作平台区:2~3m宽,5~6m长,10~20㎡面积,
环保养鱼厂家
池塘选择 池塘建在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地方,水源长年不枯竭,水质良好,土质保水性好、有硬度且透气。面积1好在20~50亩,水深一般在1.5~3m。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东西走向为佳,长宽比2∶1~3∶2为1佳。
跑道养鱼功能分区 跑道养鱼总体可分为操作平台区、槽体养殖区、饵料粪便区、水质净化区4个区域。 操作平台区:2~3m宽,5~6m长,10~20㎡面积,主要用于安装配套设备,如电动机、推水机、投料机等日常投喂管理设备。 槽体养殖区:单个槽体4~6m宽,20~25m长,80~150㎡面积,建并排长方形养鱼槽,建设槽体总个数可根据池塘面积大小而定,一般1m 3 水体可产鱼60~90kg。 饵料粪便区:2~3m宽,5~6m长,10~18㎡面积,建于槽体养殖区的后端,主要用于集中搜集鱼的残饵粪便,以便安装排污设备后进行集中排污。每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可以达到100多公斤,这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水面,而且实现了和高产量。 水质净化区:6~8m宽, 10~15m长,60~120㎡面积,建于槽体养殖区的前端,主要用于供给槽体养殖区新鲜水体。
如何让水产养殖不因投放饲料和药品而影响水环境?诸暨市王家井镇沿江新村的周恩平水产养殖基地另辟蹊径,投入120多万元,建成绍兴首1个“跑道养鱼场”。
鱼儿们的“跑道”坐落于占地25亩的鱼塘,用不锈钢围成的5条长28米、宽5米、深3米的养殖水槽一字排开。水槽两头装着拦鱼的栅栏,东面的“推水增氧”装置使两边的塘水24小时循环流动,西面的吸污装置则时刻收集鱼粪残饵。
这种养殖模式由美国奥本大学设计,全名叫池塘内循环水流养鱼,也叫‘跑道养鱼’。
每条养殖通道长22米,宽5米,深2.5米,可建造水泥结构,也可用玻璃钢材料。鱼就集中放养在养殖通道中,气提推水设备安置在通道的进水端,推动水体向通道另一端流动,同时为水体增氧。由于水体在不断循环中供氧充足,通道内养殖密度可达300公斤/立方。陈先生边说边拿出手机向我们介绍:虽然他人在外面,但是手机上可以随时查看、随时控制家里池中鱼的情况,果然手机视频上鱼儿游动抢食的景象一目了然,笔者亲眼见证了什么叫养鱼的远程控制。
通道的尾端设置集污区,鱼类的排泄物以及剩余饵料随水流冲到集污区,由集污设备抽送到水处理系统,通过沉淀、过滤以及鱼菜共生系统净化以后,再排入大塘内使用。如此往复循环,可始终保持养殖水体的洁净。智能化监控系统可24小时监控养殖水体的温度、溶氧量以及PH值等重要指标,管理人员可随时通过手机APP实时掌握并操纵设备运行状态。在传统的养鱼模式中,一般水塘或者小型水库中的水是相对静止,鱼在水中自由活动,而这种新型的养殖模式颠覆了传统,一字排开的养殖水槽两头装着拦鱼栅,前面的“推水增氧”装置使两边塘水24小时循环流动,后面的吸污装置则时刻收集鱼粪残饵。
北京3月7日电(记者于文静)我国将推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制度,发挥水产养殖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特色、绿色、生态的水产品。到2022年,健康养殖面积达到65%以上,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这是记者7日从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了解到的信息。根据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将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开展水产健康养殖创建,推广疫1苗免1疫、生态防控措施。推动用水和养水相结合,对不宜继续开展养殖的区域实行阶段性休养。在跑道上养鱼的技术原则是在池塘中建造一个水箱,并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生态净化区。实行养殖小区或养殖品种轮作,降低传统养殖区水域滩涂利用强度。
意见明确,加强科学布局,加快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优化养殖生产布局,积极拓展养殖空间。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支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鼓励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加强盐碱水域资源开发利用。
在改善养殖环境方面,意见提出要科学布设网箱网围,推进养殖尾水治理,加强养殖废弃物治理,发挥水产养殖生态修复功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