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与列管式换热器的区别
关闭管壳式换热器与列管式换热器在结构上是相同的,不过在使用方式上是不一样的。
在列管式中,进料液体通过管侧(即管内),冷却水通过壳侧(管与壳之间),壳侧与管内相反。
管壳式换热器由管壳、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组成。壳体多为圆柱形,内有牵制,牵制两端固定在管板上。换热用的冷热流体有两种:一种在管内流动,称
U型管壳式换热器价格
管壳式与列管式换热器的区别
关闭管壳式换热器与列管式换热器在结构上是相同的,不过在使用方式上是不一样的。
在列管式中,进料液体通过管侧(即管内),冷却水通过壳侧(管与壳之间),壳侧与管内相反。
管壳式换热器由管壳、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组成。壳体多为圆柱形,内有牵制,牵制两端固定在管板上。换热用的冷热流体有两种: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侧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侧流体。为了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系数,凡是在管壳内设置几个折流板。折流板可以提高壳程内的流体速度,使流体按规定的距离多次穿过牵制,提高流体的紊流度。换热管可以在管板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支配。等边三角形支配紧凑,管外流体紊流度高,传热系数大;方形支配便于管外清洗,适合易结垢的流体。
列管式换热器结构简单、紧凑、价格便宜,但不能机械清洗管外。换热器牵制连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别焊接在壳体的两端,并与顶盖连接,顶盖与壳体设有进、出液管。一般在管外设置一系列与牵制垂直的挡板。同时,管板与管壳之间的连接是刚性的,而内管与外管是两种差别温度的流体。因此,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差别,会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使管子从管板上扭曲或松动,甚至损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该如何选用?
一、工艺条件
1、压力降
增加工艺物流流速,可增加传热系数,但关系到换热器的压力降,使磨蚀和振动破坏加剧等。
2、温度
冷却水的出口温度不宜高于60℃,以免结垢严重。高温端的温差不应小于20℃,低温端的温差不应小于5℃。
当两工艺物流之间进行换热时,低温端的温差不应小于20℃。
在冷却或者冷凝工艺物流时,冷却剂的入口温度一般高于5℃。在对反应物进行冷却时,为控制反应,应维持反应物流和冷却剂之间的温差不10℃。
二、换热器设计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已经很成熟,从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都有标准的规范和计算方法。对换热器壳程主要组合部件的分类和代号的规定,可对管壳式换热器型号进行表示。
当高温、高压操作、处理量较大时,强度和结构的可靠性很重要,这时建议大家选用管壳式换热器。
三、结构参数
1、管的结构参数
为满足允许的压力降,一般推荐选用19mm的管子。对于易结构的物料,为方便清洗,采用外径为25mm的管子。管子在管板上的配布主要是正方形配布和三角形配布两种形式。三角形的配布有利于壳程物流的湍流。正方形配布有利于壳程的清洗。
2、管程数和壳程型式
管程数有1~12程几种,管程数增加,管内流速增加,给热系数也随之增加。但会受到压力降的影响,管内流速有一定的限制。水和类似水的溶液流速一般取1~2.5m/s.气体和蒸汽的流速可在8~30m/s之间选取。
3、壳程折流板
折流板可以改变壳程流体的方向,使其垂直于管束流动,获得较好的传热效果。折流板模式可分为圆缺型折流板、环盘形折流板以及孔式折流板。

【管壳式换热器出现腐蚀的原因有哪些】
腐蚀一直是困扰管壳式换热器的技术难题,很多时候因为使用时间长导致各种腐蚀而缩短使用寿命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如何保护好管壳式换热器它的寿命呢?
管壳式换热器内部主要由管束和管板组成,腐蚀发生的位置往往在两者之间的连接处,一旦被腐蚀就会发生泄漏从而影响换热器的正常工作,一般情况下,热交换介质的浓度与成分是影响腐蚀的主因。
一般的管壳式换热器受腐蚀影响的主要就是热交换介质的浓度与成分组成,其中管道在盐酸及工作环境下腐蚀较为严重,其次就是换热器的温度升高加快腐蚀速度,同时热交换介质流速也会影响腐蚀速度。
那么如何减慢管壳式换热器被腐蚀的速度从而使用寿命呢?根本的方法就是使用耐腐蚀的材质代替,现在市面上的耐腐蚀管壳式换热器采用的就是氟塑料材质,经研究表面使用该材料的换热器能够减少因为腐蚀而损坏的设备情况,使用寿命也能5~10年。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