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法灌注桩基混凝土的注意事项:
(1)、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含砂率在40~50%之间,粗骨料宜用不大于3.8厘米的卵石,水灰比控制在0.44左右,混凝土中可掺入缓凝、塑化等外加剂。
(2)、保证灌孔前泥浆的密度和均匀。
(3)、计算好导管长度和混凝土顶面的高程,确保混凝土拌合和运输的通畅。
2、导管法浇筑是将混凝土
灌灰导管
导管法灌注桩基混凝土的注意事项:
(1)、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含砂率在40~50%之间,粗骨料宜用不大于3.8厘米的卵石,水灰比控制在0.44左右,混凝土中可掺入缓凝、塑化等外加剂。
(2)、保证灌孔前泥浆的密度和均匀。
(3)、计算好导管长度和混凝土顶面的高程,确保混凝土拌合和运输的通畅。
2、导管法浇筑是将混凝土拌合料通过导管下口,进入到初期浇筑的混凝土(作为隔水层)底部,新浇筑的混凝土顶托着初期浇筑的混凝土上升和向周边扩展的水下混凝土浇筑方法。
灌注桩灌桩过程中,是由套筒(即您说的导管)来引导混凝土下泄的过程,
避免混凝土离析,同时保证一定的下压力使得桩基密实。
随着混凝土的下泄,经测算需要间断的提升套筒,避免导管在混凝土里面陷得太深而拔不动,
就是说导管的底面应当比混凝土的顶面要低,在拔管得过程要特别注意。
下放套筒容易引起套筒断裂或者影响桩基密实度,
若不小心把套筒提到混凝土面以上再下放时,估计就成了废桩了。超声波检测是应该会出问题。
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否则先灌进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灌进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造成断桩。同时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确认导管埋深,并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保持导管的公道埋深。此时要留意,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不返出浆时可以适当缓慢向上提拔震动导管,迫使混凝土灌注。当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宜使导管埋得较深。提管过程中要缓缓上提,如过猛易使导管被拉断。所以埋管深度一般应控制在2到6m,或使用附着式震捣器,使导管四周的混凝土不致过早的初凝。同时应留意灌注速度。
(1)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无法清理,或使用吸泥机清理不,使灌注中断造成堵管断桩。
(2)由于检测和计算错误,导管长度不够使底口与孔底距离过大,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底部,从而形成堵管断桩。
(3)在提拔导管时,盲目提拔,将导管提拔过量,使导管底口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层,形成堵管断桩。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