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原有的耙式干燥设备蒸发装置进行了改进,结合 MVR 技术设计了一套全新的蒸发系统并进行一系列的蒸发实验。结果显示,该MVR 系统的 SMER 高达 17.3 kg/(k W·h),而蒸发浓缩比也达到 5:1(蒸发水的量与所得高浓缩液量之比),折合成废液量约为 20.76 kg/(k W·h),换算为废液处理量达到 166 kg/h,且仅消耗 8 k W·h
耙式干燥设备
对原有的耙式干燥设备蒸发装置进行了改进,结合 MVR 技术设计了一套全新的蒸发系统并进行一系列的蒸发实验。结果显示,该MVR 系统的 SMER 高达 17.3 kg/(k W·h),而蒸发浓缩比也达到 5:1(蒸发水的量与所得高浓缩液量之比),折合成废液量约为 20.76 kg/(k W·h),换算为废液处理量达到 166 kg/h,且仅消耗 8 k W·h 电功。通过转子的旋转将气体从低压端吸入,并将其输送到高压端,气体在转子内并不会被压缩。耙式干燥设备通过浓缩渗滤液的热力过程中使用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的模型,深入探讨了渗滤液初始温度与换热器换热面积之间的对应关系、及蒸发倍数与蒸发器蒸发面积和压缩机压缩比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机械蒸汽压缩系统会因为环境温度的提高而减少相应的投资成本,但是系统中压缩机功耗则会随着蒸发比的增加而升高,进而导致整个系统运行成本的增加。
在耙式干燥设备MVR基础上基于流化床干燥设计研发出“自回热干燥技术”,不仅能充分利用蒸汽蒸发所带的潜热,更能利用物料出料时所带的显热,与传统干燥系统相比,该系统能使节能效果达75%以上。低级煤干燥技术的现状以及探讨了其今后发展。使用(VDS)软件对不同的操作条件下MEE-MVC系统进行能量分析。因为煤的出售价格主要取决于煤的热值,因此除去低级煤中的部分水分(LRC)是提高煤热值的一个重要操作。此外,去除水分干燥后的煤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在热解、气化和液化等过程中的操作成本。
耙式干燥设备分离器是 MVR 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除去二次蒸汽中携带的小液滴和物料粉尘,防止对压缩机叶片造成伤害。气液分离器按照原理不同可以分为重力沉降、折流分离、离心分离、填充分离。本MVR干燥系统处理的气液量不大,液体、粉末等夹杂较少,同时为使蒸汽管路尽可能紧凑,所以将分离器直接安装在干燥机筒体中部气体出口处。为了能有效地降低热损失,我们需要对保温层的厚度进行设计计算,对保温层厚度进行计算。考虑该系统仅作实验使用,且丝网除沫器捕集率很高、结构简单,因此选用丝网除沫器。根据耙式干燥器特点,自行进行设计了一个环状的丝网。按上面计算值每小时蒸汽量为33.33kg/h,增加一定余量故此处按 40 kg/h 气液混合物(其中有0.4kg/h 的液体)进行设计。因为处理的蒸汽中液量很少,故采用低液量方法计算
耙式干燥设备压缩机出口选用φ65 4 钢管。加热或冷却的蒸汽进出中空的转轴必须使用旋转接头,根据管径选取 Dd-F65 旋转接头。出口处两股蒸汽分别通往加热夹套和中空热轴,因此出口管路上需使用三通管和异径接管。对MVR干燥系统热力过程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以总质量为100kg含水率为40%的玉米淀粉作为物料进行间歇干燥为例进行理论分析,加料温度为25℃,干燥压力为80kPa,压缩比为2,干燥后含水率为10%。 通过厂家给出的耙式干燥机数据可知中空热轴的传热面积大于加热夹套的传热面积,且轴套的传热面积约为夹套的两倍,计算时蒸汽流量按轴套为夹套的两倍。连接蒸汽发生器管路管径根据相关资料可知1MPa 以下蒸汽平均流速取18m/s,因此耙式干燥设备选用φ32 3.5 钢管。管路组成上不同管径使用异径接管连接,需要支路的接口处使用三通接口连接,改变方向时使用直角弯头连接。此外管路上还安装有各种测量装置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