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搞不定精神问题
很多信奉“童年创伤论”的心理咨询师认为,只要解决好创伤造成的情结,问题就会自然痊愈。这种观点对不对呢?下面让泰安心康医院的孙启忠院长给大家说一说。
这种观点不科学,它忽视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很多人经几个月的培训拿到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只能解决一般心理问题、严重性心理问题或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健康人群,但不具备接诊精神疾病患者的能力
心理障碍中心
心理咨询搞不定精神问题
很多信奉“童年创伤论”的心理咨询师认为,只要解决好创伤造成的情结,问题就会自然痊愈。这种观点对不对呢?下面让泰安心康医院的孙启忠院长给大家说一说。
这种观点不科学,它忽视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很多人经几个月的培训拿到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只能解决一般心理问题、严重性心理问题或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健康人群,但不具备接诊精神疾病患者的能力,需要及时把患者转介给精神科。目前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科学主要采取三种手段,分别是药物(如氯丙嗪)、心理(如认知行为)、物理(如无抽搐电)。将三者有机结合,对患者进行系统干预,能大大提高。泰安心康医院就是这样一家具有综合实力的心理康复专科医院。如果自己觉得心里不开心,很容易紧张担心,也会担心究竟是不是患了心理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首先就是遗传,遗传是逃不过的,大部分尤其是越重的精神疾病,他的遗传率越高,比如说痴呆,比如说精神分裂症,和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这些疾病的遗传度都非常高的,它不亚于我们说的tang尿病等疾病,精神病也有遗传,意思就是说,如果他父母或者直系亲属里面,有这样的疾病,他发病率就高,这类人群就容易得这类疾病,这是一个因素。3、心理因素:患者生病后由于病痛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如糖niao病患者常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等。
第二就是他的成长环境,因为我们心理疾病除了遗传以外,这个遗传不是所有的人,都得心理疾病,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是他外在环境,这个环境有两种环境,一个就是我们生活的物理环境,还有一个环境就是他的心理环境。
一般来说越早的环境越不好,对他将来影响越大,早的是什么,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家庭,所以说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从小的时候,他父母的养育方式,还有教育方式,如果说跟一般人群差别比较大,他将来得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越大,我们要考虑到遗传因素,也要考虑到后面的因素,对于成人来说,他已经形成了某些个性了。一起可伴有自卑、罪恶感、睡觉妨碍(入眠困难、早醒)、冤枉、日子失掉决心、考虑才能下降、注意力下降、激越症状、有时会想到死、无法解说的躯体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并自己无法自我调节恢复。
比如说这个人,从小就是容易,他特别容易紧张,他成人的话得症的可能性,就比别人大,就相当于一个人小时候没养好,身体素质不好,以后容易得身体疾病一样,他因为小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个性上面有缺陷,就有可能导致出现心理疾病。
还有一种就是,这个人遭受的生活事件,确实比别人多,比如他一年中又遭受了失业,又遭受了离婚,又遭受了亲人离世,这种压力一旦超过,一般人的承受范围以后,他就容易得精神疾病,都有这个因素,他得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越大,有的人只是占其中一个。
泰安心康医院提醒您:患了心理疾病不要着急,到正规医院诊治。
1、幻觉
正常人在紧张时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确认后能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不能视为病态。但是如果这种幻觉经常的出现,比如说看到了一些非正常的现象,那么就需要注意了,因为幻觉是症的症状。
2、自言自语
我们在心理压力过大时,会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但是如果经常出现自言自语或者自笑时,那么请注意了,这也是症的症状。
3、妄想
妄想并不是白日梦,妄想是一种精神疾病的症状,比如说当我们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就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那么,你就要注意了。
上面所说的三个症状,一般来说患者出现后,都没有什么自知力,所以当你发现身边的家人或者朋友有上面的症状时,一定要鼓励引导他及时的就医。
4、疲劳感
当我们工作、学习太久时,就会有疲劳感。一般来说因为学习工作所产生的疲劳感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休息和娱乐即可消除。
5、歇斯底里
当我们受到巨大的刺激时,我们会出现歇斯底里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多见于妇女儿童。
6、情绪
正常的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如面临,但可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但是非刺激性的就需要注意。
7、恐惧情绪
恐惧情绪是人的一种本能情绪,我们对一些事情都会有恐惧情绪,但是如果我们对一些本来不会让我们产生情绪的对象出现恐惧,那就有恐惧症的倾向了。
8、疑病现象
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病,反复多次检查,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按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如果对医生的话表示怀疑,无法消除怀疑,那不排队有疑病症。
9、强迫心理
强迫心理一般来说是安全感不够的一种表现,有强迫心理的人都有主义。偶尔的强迫行为与心理是正常的,但是频繁的强迫行为与心理,如反复思考一些是不是得罪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等情况,那么要小心自己是否患上了强迫症。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