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麻面
1 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是由于混凝土表面缺浆、起砂、掉皮的缺陷,表现为构件外表呈现质地酥松的凹点,其面积不大(小于或等于0.5m2)、深度不深(小于或等于5mm)、且无钢筋现象。这种缺陷一般是由于模板湿润不够、支架不严、捣固时发生漏浆或振捣不足,气泡排出以后及捣固后没有很好养护而产生。
(3)模板应当具有足够的刚度、稳定性和强度,避免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拼缝处应当正
混凝土修补施工
混凝土麻面
1 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是由于混凝土表面缺浆、起砂、掉皮的缺陷,表现为构件外表呈现质地酥松的凹点,其面积不大(小于或等于0.5m2)、深度不深(小于或等于5mm)、且无钢筋现象。这种缺陷一般是由于模板湿润不够、支架不严、捣固时发生漏浆或振捣不足,气泡排出以后及捣固后没有很好养护而产生。
(3)模板应当具有足够的刚度、稳定性和强度,避免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拼缝处应当正确地进行密封,确保不会发生漏浆。
(4)仔细地进行混凝土的振捣操作,避免振捣不实和过分振捣。新的一层混凝土在深度上应当全部振捣到位,振捣点的距离应当保证每一处混凝土不会被遗漏。

混凝土露筋
1 露筋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在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到位,保护层垫块没有设置或者固定不牢固,混凝土坍落度小,或拆模早,混凝土硬化前受外力导致剥落而使构件成型后钢筋外露的现象。
形成混凝土结构露筋的原因主要如下:
(1)灌注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9、夹渣修复
(1)如果夹渣是面积较大而深度较浅,可将夹渣部位表面全部凿除,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1:2~1:2.5聚合物砂浆。
(2)如果夹渣部位较深,超过构件截面尺寸的三分一时,应先做必要的支撑,分担各种荷载,将该部位夹渣全部凿除,安装好模板,用钢丝刷刷洗或压力水冲刷,湿润后用高一个强度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二、混凝土缺陷修复后养护
混凝土缺陷修复完成后,在其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并用胶带沿混凝土修复区域交塑料薄膜裹紧并覆盖一段时间,防止修复砂浆的水蒸汽蒸发和收缩裂纹延伸到修复砂浆层或混凝土层中。
三、混凝土缺陷修复方案的补充完善
项目技术部根据已有缺陷的种类、产生原因、凿除的方法对混凝土修复方案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以便在以后的混凝土修复时更便于操作。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