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凝型减水剂,夏季工程施工和大体积混凝土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能有效延缓混凝土中水化热的放热峰,避免温差裂缝,减少砼收缩,赋予混凝土良好的体积稳定性。
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为棕黄色液体,常用掺量为0.6~1.2%(以胶材总重量计),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工程施工要求和材料特点、环境特点等经试配确定合适掺量。配置高强混凝土时可适当提高掺量至1.0~2.0%。
生产聚羧酸减水
聚羧酸减水剂
缓凝型减水剂,夏季工程施工和大体积混凝土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能有效延缓混凝土中水化热的放热峰,避免温差裂缝,减少砼收缩,赋予混凝土良好的体积稳定性。
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为棕黄色液体,常用掺量为0.6~1.2%(以胶材总重量计),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工程施工要求和材料特点、环境特点等经试配确定合适掺量。配置高强混凝土时可适当提高掺量至1.0~2.0%。
生产聚羧酸减水剂母液,并能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不同的环境特点复配出多种成品,以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如有需要,欢迎致电华伟银凯。
石粉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影响
石粉吸水性大,保水性强,使颗粒间自由水大大减少,同时随泥土含量增加,其对减水剂和水的吸附越来越大,浆体流动度减小。
使用碎石、机制砂,其含泥量与石粉含量高且不稳定。其中,含泥量会对掺入聚羧酸减水剂的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当集料中泥含量较高时,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增大,导致了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变差,减水剂就会表现出减水率不足、坍落度损失过快,导致硬化混凝土强度降低。而使用含泥量较高的集料通常需要增加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来弥补适应性不良的问题,并且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也随之增大。而增加聚羧酸减水剂掺量势必会增加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因此,降低含泥量的影响重点在于特细砂的开采及机制砂、石灰岩碎石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泥土的进入,对于卵碎石可采取清洗的方法将泥土除去。同时,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应加强砂、石的入厂检测,尤其是对含泥量的检验,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坚决不接收入库使用。
近年来由于聚羧酸减水剂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甚至萘系减水剂,导致使用聚羧酸的用户增加,使用聚羧酸减水剂的实际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下面就使用聚羧酸减水剂以来所遇到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1.进厂检验
(1)当聚羧酸减水剂的大货过磅后,应立即取样试验。试验时必须采用生产配合比(砂石可晒干),不得采用水泥净浆法试验;水泥样品的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一周(若取样时间过长,水泥中的化学成分有变化,试验出的结果与生产实际不符,不利于指导生产);矿粉和粉煤灰也应是近期取出的样品;进行检测时的试拌数量不宜少于 10L,若使用搅拌机搅拌,试拌数量不宜少于 15L,并且在试拌前应用同配比砂浆粘糊搅拌机内壁和铁盘,防止失准。
(2)在试验过程中,若发现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良好,并且坍落度经时损失不超过 50mm 时,即可卸货。若发现混凝土拌合物在搅拌后出现泌浆,并且抓地(稀浆泌至表面,砂石下沉且紧贴地面,很难铲动)时,要看 1h 后的状况,若 1h 后不再离析,经时坍落度损失不超过 50mm 时,也可评为合格,通知卸货;若 1h 后混凝土拌合物还离析时,说明减水剂的掺量过大,可根据稀浆流出拌合物的距离大小而降低 0.1%~0.3% 的掺量(距离在 50mm 以内取 0.1%,距离在 120mm 以上取 0.3%,中间值取 0.2%)再重做,合格时再卸货。若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经时损失过大,应退货(说明减水剂与水泥或粉煤灰的某些成分不适应),请厂家重新调整配方再行试验,直至合格后再用。今年有些水泥厂家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了部分工业废石膏或无水石膏,导致拌合物的经时坍损过快,应及时与水泥厂家沟通,禁止掺加上述矿物。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