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北京通恒科技有限公司
制备色谱能当分析色谱用吗?
目前,很多客户的要求都倾向于买一台液相能同时解决制备和分析的所有问题,那就相当OK。这样的客户大多是科研经费紧张,好不容易批下来点钱,不想都花在后期纯化和分析上,所以尽量二合一。
在我看来,分析液相和制备液相是通用的,只是精度的差别问题。比如,分析的液相一般流速在0.1~10
工业制备色谱费用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北京通恒科技有限公司
制备色谱能当分析色谱用吗?
目前,很多客户的要求都倾向于买一台液相能同时解决制备和分析的所有问题,那就相当OK。这样的客户大多是科研经费紧张,好不容易批下来点钱,不想都花在后期纯化和分析上,所以尽量二合一。
在我看来,分析液相和制备液相是通用的,只是精度的差别问题。比如,分析的液相一般流速在0.1~10mL/min,活塞的一个冲程大概是10μL,而普通的制备液相一般都是10~100mL的流速,因此活塞杆的尺寸也会变大,一个冲程差不多是100μL;流速的精度相对来说就差了很多。流速大了,管路也相应的粗了不少,以降低高流速带来的背景压力;但这样的仪器用于分析的话,柱后的扩散现象相当的厉害,即使在色谱柱上达到基线分离的两个峰,由于柱后扩散的作用,到达检测器的时候,差不多又会合到一起了;另外就是检测器的差异,主要是检测池的大小和狭缝的大小不同带来的灵敏度的不同。制备仪器一般灵敏度是分析的1/20,以保证大量进样后,不会超过量程太多而平头,分不清到底分没分开了。
倒是有个折中的办法,就是买分析型的液相,然后接个半制备的色谱柱。半制备就是直径一厘米的柱子,流速5mL以内,因此这个分析液相能达到;进样量大约是分析柱的10~20倍,检测器可能会平头,没关系,换个波长,找个吸收较弱的波长当检测波长就OK了,不是大量制备的话,我想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了。
多肽的分离制备,如何上量?如何增大分离度
反相HPLC应当是很好的分离小肽方法,用CH3CN或CH3OH:H2O(95:5)做流动相,看保留如何,若无保留,建议改用其他色谱方法进行分离。
关于多肽的分离,首先要知道它的分子量大小,然后选择不同类型的填料,如孔径的大小。我们先在分析柱(4.6mm内径)上做一下实验,找到很大的分离度,这一过程的难度是很大的,要不断地改变流动相和固定相,然后再线性或非线性放大到制备,放大的倍数按分析柱的实验结果。分离后可以通过冷冻干燥得到固体。
还可以考虑离子交换来分l离。
反相色谱分离纯化后,怎样除去流动相产品中的TFA和乙腈或其他杂质?
TFA是反相色谱分离中常用的添加剂。可以用冻干的办法去除,国外许多文献是这样报道的。还可以试试离子交换、凝胶层析、甚至透析和超滤,其中,离子交换层析效果比较好,还可以起到浓缩样品的作用。
首先,冻干的办法应该可以几乎完全地除去TFA和乙腈,药品实验前尽量先检测一下冻干品中的残留量,只要不超过允许范围,这种办法是很简单、有效的。
其次,如果你的药品的分装量不大的话(<100ug),建议你用离子交换层析,尽量装一个小一点儿的柱子,让含盐洗脱峰的蛋白浓度达10mg/mL以上,稀释后完全符合试验要求。如果用分子筛,考虑稀释,尽量也先过一个离子交换。此外可以试试疏水层析。如果产品是碱的话,可能会形成TFA盐,这样通过上述方法就无法除去。一般可以用碱水洗,然后将产品萃取出来。或者在里面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再干燥后形成盐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