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以人看地”,建立“1+1”巡查模式
对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开展24小时全天候巡查,加上区生态环境保护巡查组对全区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全1面督导,严控露天焚烧。
做好“以人看人”,强化监管问责
重点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对落实不力出现秸秆焚烧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约谈问责。全区上下形成焚烧秸秆的高压监管态势。
加强宣传引导,禁烧意识深入人心
充分利用广
黑斑识别
加强“以人看地”,建立“1+1”巡查模式
对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开展24小时全天候巡查,加上区生态环境保护巡查组对全区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全1面督导,严控露天焚烧。
做好“以人看人”,强化监管问责
重点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对落实不力出现秸秆焚烧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约谈问责。全区上下形成焚烧秸秆的高压监管态势。
加强宣传引导,禁烧意识深入人心
充分利用广播、微信、宣传车等多种形式,走村入1户,加强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作物秸秆(生物质)综合利用和禁烧的自觉性。
抓好综合利用,推进试点地区工作
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通过项目资金扶持企业、合作社建设一批秸秆收储场,购置收割打捆运输机械,初步构建秸秆收储运体系,逐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农作物秸秆、枯枝落叶、地边杂草中含有氮、磷、钾、碳氢元素及有机硫等。经燃烧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1化硫、碳氢化合物及烟1尘,在阳光作用下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物臭氧等。而且焚烧时,大气中二氧化1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发炎。
秸秆的概念
秸秆是指玉米、稻谷、高粱、豆类、薯类、油料等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玉米穗轴、稻壳、花生壳视同秸秆。
露天焚烧的危害
1.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威胁人与其他生物体的健康。
2.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田间焚烧秸秆破坏了生物系统的平衡,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加重了土壤板结,破坏了地力,加剧了干旱,农作物的生长因而受到影响。
3.引发火灾。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1燃物,导致"火烧连营",一旦引发田地大火,往往很难控制,造成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山林附近,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4.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人身安全。
在大气平流层,紫外线辐射会打断氧分子两个氧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由于氧原子不稳定性极强,剩下的一个氧原子会与另一个氧分子结合,就形成了臭氧——完完全全的“天然”产物。
而到了对流层,除部分从平流层到对流层“漫游”的臭氧,以及森林植被生物贡献的臭氧外,绝大部分臭氧是“人造的二次转化产物”,如氮氧化物NOx、VOCs等,它们是经过复杂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当日臭氧浓度zui大8小时均值超过每立方米160微克,即成为臭氧污染。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