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焊接自动化率还不足30%,同发达工业的近80%相比差距甚远。可以预计在未来的10年内,国内自动化焊接技术的水平将以前所1未有的速度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代表自动化焊接技术的数字焊机、数字化控制技术业已面世并已稳步地进入市场。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航天工程、船舶工程等大型基础工程,有力地促进了焊接工艺特
焊接机器人生产厂家
目前我国的焊接自动化率还不足30%,同发达工业的近80%相比差距甚远。可以预计在未来的10年内,国内自动化焊接技术的水平将以前所1未有的速度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代表自动化焊接技术的数字焊机、数字化控制技术业已面世并已稳步地进入市场。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航天工程、船舶工程等大型基础工程,有力地促进了焊接工艺特别是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日系中主要有安川、OTC、松下、FANUC、越、川崎等公司的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的制造对焊接的自动化程度要求日新月异。我国焊接产业逐步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目前我国的焊接自动化率还不足30%,同发达工业的近80%差距甚远。从20世纪末逐渐在各个行业推广自动焊的基础焊接方式——气体保护焊,来取代传统的手工电弧焊,现已初见成效。可以预计在未来的10年,国内自动化焊接技术将以前1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焊接控制系统的集成是人与技术的集成和焊接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局部排水的气体保护半自动焊已在固定式钻采平台导管架杆件的修复和更换中,在海底管线的修补、更换及加接“三通”管的焊接以及其他水下工程中得到应用。集成系统中信息流和物质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促进其有机地结合,可大大降低信息量和实时控制的要求。注意发挥人在控制和临机处理的响应和判断力,建立人机对话的友好界面,使人和自动系统和谐统一,是集成系统的不可低估的因素。
(4)提高焊接电源的可靠性、质量稳定性和可控性,以及优良的动感特性,也是我们着重研究的课题。三、刚性固定法焊接时将焊件加以刚性固定,焊后待焊件冷却到室温后再去掉刚性固定,可有效防止角变形和波浪变形。应开发研制具有调节电弧运动、送丝和焊枪姿态,能探测焊缝坡口形状、温度场、熔池状态、熔透情况,适时提供焊接规范参数的焊机,并应积极开发焊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总之,使焊接技术由“技艺”向“科学”演变,是实现焊接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世纪的头十五年,将是焊接行业飞速发展的有利时期。我们广大焊接工作者任1重而道远,务必树立知难而上的决心,抓住机遇,为我国焊接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奋斗。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焊接结构制造业引人注目的发展动向是规模化、大型化、高参数化和精密化,其中包括1000MW以上的火力,水力和核能发电设备,年产60万吨以上的化工炼油装置,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煤液化装置,10万吨级以上的远洋货轮和油轮,各类冶金和重型机械、航空航天工程、大型及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跨省跨国输油输气管线,海洋建筑,大型客车和高速铁路车辆等。2004年我国焊接结构的钢耗量将突破1亿吨,居世界首位。尽管在我国,焊接装备的年总产值不足5亿元,但对我国焊接结构行业的技术进步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对焊接装备的技术特性和质量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各种、、高度自动化和集成化的焊接装备。例如我国某大型企业从瑞典ESAB公司引进了12.5×10m的超大型立柱横梁式焊接操作机及其配套设备。另一家企业亦从ESAB公司引进了机头Z向自动跟 踪1大行程为2m的特种大型焊接操作机,用于椭圆形壳体的埋弧自动焊,此外还有不少企业从国外引进类似的大型自动化焊接装备,2003年从国外进口自动化焊接装备的总合同额近1.0亿美元。
我国的自动焊装备制造业与通用焊接设备相比起步较晚。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重点工业企业的大型焊接装备大部分从原苏联引进。焊接过程中,对焊件进行不均匀加热和冷却,是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根本原因。部分由使用厂自行设计制造,到了90年代,我国陆续组建一批专门生产焊接装备的制造厂,如上海、成都相继成立了成套焊接设备厂,“六五期间”,原机械工业部拨专款将长春第二机床厂改建成我国具有批量生产能力,制造焊机和焊接装备的长春焊机制造厂。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焊接装备需求量的急速增长,各地相继成立了多家中小型焊接装备生产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