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致病菌—— 致病菌即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大肠菌群检验呈阳性,并怀疑食品可能受到致病菌污染时可进行致病菌检验。在我国现有的中,致病菌一般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qiu菌、致病性链球菌等四种,致病菌不允许在食品中检出。通常用抽真空方法,有时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使厌氧培养更为理想。 对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场合,应选择一定的参考菌群进行检验。如海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作为参考菌群,蛋与蛋制品以沙门氏菌菌、金黄色葡萄qiu菌、变形gan菌等作为参考菌群,米、面类食品以蜡样芽孢gan菌、变形gan菌、霉菌等作为参考菌群,罐头食品以耐热性芽孢菌作为参考菌群等。在我国现有的中,致病菌一般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qiu菌、致病性链球菌等四种,致病菌不允许在食品中检出。 {微生物检测}微生物分离纯化 4、富集培养法 富集培养法的方法和原理非常简单。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条件只让所需的微生物生长,在这些条件下,所需要的微生物能有效地与其他微生物进行竞争,在生长能力方面远远超过其他微生物。如果要分离一些专性寄生菌,就必须把样品接种到相应敏感宿主细胞群体中,使其大量生长。通过多次重复移种便可以得到纯的寄生菌。——微生物培养——指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内,经一定条件使微生物生长繁殖。 5、厌氧法 在实验室中,为了分离某些yanyangjun,可以利用装有原培养基的试管作为培养容器,把这支试管放在沸水0浴中加热数分钟,以便逐出培养基中的溶解氧。然后冷却,并进行接种。接种后,加入无菌的石蜡于培养基表面,使培养基与空气隔绝。另一种方法是,在接种后,利用n2或co2取代培养基中的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把试管口密封。有时为了更有效地分离某些yanyangjun,可以把所分离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然后再把培养皿放在完全密封的厌氧培养装置中。13-2012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GB4789。 6、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法 是采取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养。较大的微生物,可采用毛细管提取单个个体。个体相对较小的微生物,需采用显微操作仪,在显微镜下用毛细管或显微zhen、钩、环等挑取单个微生物细胞或孢子以获得纯培养。单细胞分离法对操作技术有比较高的要求。当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上往后移动时,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稀释,在所划的线上分散着单个细胞,经培养,每一个细胞长成一个菌落。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4.非无菌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见表2。 5.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见表3。 6.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见表4。 7. 有兼用途径的制剂 应符合各给药途径的标准。 非无菌药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 检查;10-2010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qiu菌检验GB4789。非无菌药品的控制菌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6)” 检查。各品种项下规定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标准解释如下: l0^1cfu:可接受的zui大菌数为20; 10^2cfu:可接受的zui大菌数为200; 10^3cfu:可接受的zui大菌数为2000;依此类推。 本限度标准所列的控制菌对于控制某些药品的微生物质量可能并不quan面,因此,对于原料、辅料及某些特定的制剂,根据原辅料及其制剂的特性和用途、制剂的生产工艺等因素,可能还需检查其他具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