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意义上的物联网,所依据的EPCglobal标准在推出时,即被定义为未来物联网的标准,但是该标准及其中的方法手段RFID电子标签所固有的局限性,使它难以真正指向物联网所提倡的智慧星球。原因在于,物和物之间的联系所能告知人们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而物的状态与状态之间的联系,才能使人们真正挖掘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各种联系,从而获取新的认知,获取新的智慧。“泛在聚合”即是要实现互联网所
物联开放平台
RFID意义上的物联网,所依据的EPCglobal标准在推出时,即被定义为未来物联网的标准,但是该标准及其中的方法手段RFID电子标签所固有的局限性,使它难以真正指向物联网所提倡的智慧星球。原因在于,物和物之间的联系所能告知人们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而物的状态与状态之间的联系,才能使人们真正挖掘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各种联系,从而获取新的认知,获取新的智慧。“泛在聚合”即是要实现互联网所造就的无所不在的浩瀚数据海洋,实现彼此相识意义上的聚合。这些数据既代表物,也代表物的状态,甚至代表人工定义的各类概念。数据的“泛在聚合”,将能使人们极为方便的任意检索所需的各类数据,在各种数学分析模型的帮助下,不断挖掘这些数据所代表的事务之间普遍存在的复杂联系,从而实现人类对周边世界认知能力的革命性飞跃。

那么什么是物联网平台呢?
要了解什么是物联网平台,您首先需要了解整个物联网系统中包含的内容。
1)完整的物联网系统需要硬件,例如传感器或设备。这些传感器和设备从环境中收集数据(例如湿度传感器)或在环境中执行操作(例如浇灌农作物)。
2)一个完整的物联网系统需要连接。硬件需要一种方式将所有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例如发送湿度数据),或者需要一种方式从云端接收命令(例如现在给作物浇水)。这可以通过成熟的连接形式(如蜂窝、或WiFi)来实现,或者可能需要更新的、以物联网为重点的连接选项(如LoRa)。

完整的物联网系统需要软件。该软件托管在云中,负责分析其从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并做出决策(例如,从湿度数据中得知刚刚下雨,然后告诉灌溉系统今天不开启)。
一个完整的物联网系统需要一个用户界面。为了使所有这些功能有用,用户需要一种与物联网系统进行交互的方式(例如,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其仪表板可显示水分趋势并允许用户手动打开或关闭灌溉系统)。
不仅仅存储物联网感知的数据,还内置数据分析工具(软件)、具备备份功能以及数据同步(集团化管理、企业与政务数据同步),实现服务对象数据资产聚合在一个系统内,而不是分散在云端、员工PC端、实现组织对内部数据资产的有效管理。数据分析的价值在于将物联网内的数据图形化,更大的价值在于面向服务对象更多数据的交互!也就是将物联网感知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工具与人感知的数据进行融合(互联网、企业OA、各类报表等),形成面向服务对象的数据资产,辅助企业决策!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