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干渣机由克莱德贝尔格曼(DRYCON,德国,原为英国)公司研制开发的产品 ,该设备适用于常规燃煤锅炉底渣的连续输送,其工作原理是采用圆环链传动,叠加履带板为载体,密闭式底部吸入自然空气进行冷却的干渣机,冷却后的热风也全部进入炉膛。履带式干渣机从2006年上半年进入市场,目前装机容量满足700MW。(5)当张紧辊筒附近左侧的防跑偏轮磨损严重时,稍微松开辊筒右侧的轴承座紧固螺栓,以及密封
干渣机托辊
履带式干渣机由克莱德贝尔格曼(DRYCON,德国,原为英国)公司研制开发的产品 ,该设备适用于常规燃煤锅炉底渣的连续输送,其工作原理是采用圆环链传动,叠加履带板为载体,密闭式底部吸入自然空气进行冷却的干渣机,冷却后的热风也全部进入炉膛。履带式干渣机从2006年上半年进入市场,目前装机容量满足700MW。(5)当张紧辊筒附近左侧的防跑偏轮磨损严重时,稍微松开辊筒右侧的轴承座紧固螺栓,以及密封组件的紧固螺栓,将前顶紧螺栓松开2mm,然后将轴承座后移2mm,观察输送链运行几圈。图7 履带式干渣机
履带式干渣机其核心输送带由两条高强度圆环链和一组履带板组成,圆环链其抗拉强度:φ22×86为(2×)190~212kN,φ26×100为(2×)265~298kN,不同性能等级数值有差别。圆环链年拉伸率(包括拉长和磨损)约1~2.3%,双链条偏差约在25~100mm,由于履带为连续布置,当双链偏差接近半个链环时需及时对链条进行对调或者更换(湿式捞渣机由于刮板间断布置,在柔性链接时允许偏差为一个链环),否则会引起履带板变形,甚至引起设备卡塞。每米宽的不锈钢输送带能承受380000N的拉力,每平方毫米能承受850N的压力。
优缺点分析:履带干渣机采用自清扫输送带,适合大倾角输送(抬升段清扫方向和灰渣流动方向相同),降低了成本和设备高度,但限于其结构特点,不但底部有残留,而其在干渣机尾部易堆积灰渣,会造成一定污染。由于采用圆环链传动,传动力大大提高,无打滑问题,且圆环链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但圆环链线接触形式易磨损(图8),双链同步性差,输送系统寿命较低;采用链传动输送倾角增大,输送距离增长,但限于改向轮作用在其履带板上,大倾角输送履带板易变形产生故障,输送角度是40°。履带板采用耐热钢,导热系数高,节距为350~400mm漏灰少,但不足是冷却效果较差。从尾部开始安装,先将输送链平铺在托辊上,连接钢丝绳,用卷扬机牵引移动约4m后停止,连接下一段输送链。
5 调试与试运5.1 准备工作(1)进入调试与试运阶段,钢带输渣机应全部总装完毕、且完成了分步调整。禁止在设备不完善、尚不具备使用条件下试运!
(2)液压系统设备清洗干净、分步调试完毕,具备试运条件。
(3)各张紧装置移动灵活,输送钢带起动和运行时滚筒均不应打滑。
(4)各张紧装置在张紧状态,已利用的行程不应大于全行程的50%(钢带≤250mm、清扫链≤125mm)。
(5)输送钢带边缘与限位轮母线的距离不小于10mm。5.2 清扫链的调试(1)试车前必要的准备工作 见表2.2-1
表2.2-1 清扫链试车前准备工作检验表序号检 查 项 目检查结果1检查清扫链运行方向上无障碍物,无螺栓、工具等现场遗留物品 2检查钢带机底板接缝处有无凹凸不平 3检查所有托链轮转动灵活
清扫链空负荷试运链条运行检验表检 查 项 目检 查 结 果驱动链轮与链条啮合是否正确(脱链迅速、无卡涩、
无异常“铿铿”声响、开口环螺栓部位与轮槽间无接触) 链条运行轨迹是否有扭曲现象 链条是否在托链轮轮槽中运行 链条在过渡段的啮合与运行正常(在压轮轮槽中运行、无异常声音) 刮板在“相互平行且与运动方向垂直状态”运行,无窜动、无爬行 刮板与底板摩擦正常,无异常声音 链条运行情况:在头部、尾部、过渡段、两侧检查窗处检查记录 操 作 员: 检 验 员: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表2.2-5 清扫链空负荷试运张紧油缸检验表检测时间左侧位移右侧位移张紧压力备注 1、张紧后、启动前在两侧移动滑板与箱体上,标记刻度线,作为初始点;周边喷淋孔与顶部溢流槽,可确保内部高温落渣的完全粒化,并减少渣井热负荷。
2、运行后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移动滑板上刻度线相对箱体刻度线间的位移。操 作 员: 检 验 员: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3) 空运转48小时
a) 空运转48小时运行记录仍采用表2.2-2、表2.2-3、表2.2-4、表2.2-5记录间隔为1小时;
b) 空运转48小时结束后,进行必要的部件检查,检查结果记录到表2.2-5。
mm)初始值
(左/右) 正常值
(左/右) 电压(V)正常 电流(A)正常 温度
(℃)电动机 减速机 滚筒轴承
(前/后) 托辊、托轮轴承 油泵 转速
(rpm)机头 机尾 带速
(rpm)数据 均值 网带
跑偏头部 尾部 侧限
位轮左侧 右侧 驱动
性能驱动系统
平稳 噪 音 运行现象记录1、 钢板螺钉连接是否可靠。
2、 钢板重叠间隙是否合理、相对位置是否准确、过滚筒时是否有应力。
3、 检查记录限位轮摩擦转动情况(转的做标记),观察是否有变化。操 作 员: 检 验 员: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