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选用要点 管壳式换热器1)、根据已知冷、热流体的流量,初、终温度及流体的比热容决定所需的换热面积。初步估计换热面积,一般先假定传热系数,确定换热器构造,再校核传热系数K值。2)、选用换热器时应注意压力等级,使用温度,接口的连接条件。在压力降,安装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管壳式换热器以选用直径小的加长型,有利于提高换热量。3)、换热器的压力降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0.01~0.05
浮头式管壳式换热器定制
换热器选用要点 管壳式换热器1)、根据已知冷、热流体的流量,初、终温度及流体的比热容决定所需的换热面积。初步估计换热面积,一般先假定传热系数,确定换热器构造,再校核传热系数K值。2)、选用换热器时应注意压力等级,使用温度,接口的连接条件。在压力降,安装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管壳式换热器以选用直径小的加长型,有利于提高换热量。3)、换热器的压力降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0.01~0.05MPa之间;4)、流速大小应考虑流体黏度,黏度大的流速应小于0.5~1.0m/s;一般流体管内的流速宜取0.4~1.0m/s;易结垢的流体宜取0.8~1.2m/s。5)、高温水进入换热器前宜设过滤器。6)、热交换站中热交换器的单台处理和配置台数组合结果应满足热交换站的总供热负荷及调节的要求。在满足用户热负荷调节要求的前提下,同一个供热系数中的换热器台数不宜少于2台,不宜多于5台。
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板标准及规范是怎样的呢?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复杂,不同结构形式的管板,受载荷情况、支承条件、边界约束条件等诸因素的影响,强度计算过程复杂,方法也不统一。大多数规范的管板强度计算公式一般是将管板简化为一块放在由换热管支撑的弹性基础上的轴对称圆形开孔平板,受均布载荷及管孔的均匀削弱。那么管壳式换热器管板标准及规范是怎样的呢?
1、如果管板的直径远远过了管子的直径,且管子的数量较多,则管束的支撑作用可简化为均匀连续支撑其弹性基础,该弹性基础只是约束其扰度。
2、管孔对它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均有削弱作用,该削弱作用的大小,由削弱系数来表征。
3、其周边部分较窄的不布管区简化为与不布管区面积相等的圆环形实心板。
4、其边缘的转角在连接部位处应协调一致。
5、当它兼作法兰时,考虑法兰力矩对管板的作用。
6、考虑管壳式换热器管子与壳程壳体的热膨胀差所引起的温度应力。

管壳式换热器在运行前需要先做好安装工作,换热器在出厂前其实已经做好了预装工作,设备安装正确与否会影响到其后期的正常运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该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吧。
1、安装前严格检查换热器是否有异常现象,确认无误后按照随机文件对应的循环道进行连接。
2、换热器应安装在高出地面1m的底子上,并用橡胶垫平。
3、电力线路只要送到电控柜就行了,电控柜应当是靠地的,试通电后检查换热机组的电控柜是否有异常。
4、应根据水质环境设置水处分器、过滤器等;当管壳式换热器的蒸气压力大于0.6MPa时,应单独安装减压阀;在系统管道上应设置安全阀和排气阀等附件,有利于整个系统的运行。
5、换热机组吊装安装时,应仅在底座上着力,并应注意对机组各部分的防护工作。
6、混凝土底制作时,应考虑规范布置的热交换机组回收及机房内管道等因素,机组四周宜保留1~1.5米的检修、空间。
7、与换热器连接的系统、管路应经冲洗合格后才能与机组连接,以防管路中的杂质被冲入换热器。
8、安装完成后,对管壳式换热器的热调节单元以及连通回收道进行工作压力范围内的水压试验,确认无误后才能将设备投入使用。

一旦管壳式换热器呈现缺热现象,往往导致很多问题,严重的时候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业出产。假如它不到暖和,它不是我们的设计和出产要求。呈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管壳式换热器温度不够的原因分析
1、管壳式换热器冷侧。低温,而低温的冷热端温度会造成不够的现象。
2、由于其污染严重,往往是污垢多,导致我们的传热。此次我们要咨询维修人员,用科学的措施对装置进行除垢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当真严格操作。
3、管壳式换热器流量不均匀也会导致两侧温差大,同时压降相对较小。 这一次我们只是增加设备流量或管道直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