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它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信息表示与操作提供一个抽象的框架。模型可更形象、直观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人们对事物有一个更加了解、深入的认识,从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利用模型对事物进行描述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计算机不能直接处
物联网关方案定制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它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信息表示与操作提供一个抽象的框架。模型可更形象、直观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人们对事物有一个更加了解、深入的认识,从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利用模型对事物进行描述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计算机不能直接处理现实世界中的客观事物,而数据库系统正是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客观事物进行管理,因此就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模拟,以建立适合于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模拟和抽象。
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 。
概念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是一种面向用户、面向客观世界的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它是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摆脱计算机系统及DBMS的具体技术问题,集中精力分析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等,与具体的数据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无关。概念数据模型必须换成逻辑数据模型,才能在DBMS中实现 [5] 。在概念数据模型中常用的是E-R模型、扩充的E-R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及谓词模型。
随着数据库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入,传统的数据模型已逐渐不能满足实际工作对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对象数据、空间数据、图像与图形数据、声音数据、关联文本数据及海量仓库数据等出现,传统数据库在建模、语义处理、灵活度等方面都无法适应。为满足发展需要,数据模型向多样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关系模型的扩充
2、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3、XML数据模型
4、发展出新的数据模型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