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板)分离原理
斜管(板)分离原理是“浅池理论”的应用,通俗的讲若将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H/n的沉淀池,而当沉淀度不原沉淀度L的L/n时便可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效果。为了让沉到池底的污泥便于流动和排除,把这些浅的沉淀池倾斜一定的角度(通常为45~600),超过污泥的休止角,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斜板沉淀池。如将这些倾斜一定角度的浅沉淀池
静电除油器厂
斜管(板)分离原理
斜管(板)分离原理是“浅池理论”的应用,通俗的讲若将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H/n的沉淀池,而当沉淀度不原沉淀度L的L/n时便可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效果。为了让沉到池底的污泥便于流动和排除,把这些浅的沉淀池倾斜一定的角度(通常为45~600),超过污泥的休止角,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斜板沉淀池。如将这些倾斜一定角度的浅沉淀池进一步分格成为蜂窝状或波纹形管,则称为斜管沉淀池。通过减少沉淀单元的深度和长度,改变单元内水流条件,大大缩短了沉淀时间,十分有效地提高了分离效率。欢迎您来电咨询!
除油器是采用除油树脂作为过滤介质,利用树脂中亲油基团收集和吸附水溶液中的乳化油和油珠,树脂表面油层达到一定厚度时,在水流动力与树脂中亲水基团的排斥作用下,油珠脱离树脂,上浮至水面,从而达到油水分离。
除油效果好(出水含油1~3mg/L),过滤精度高(出水浊度0~5NTU);操作简单(自动控制),处理能力高(¢3300*4500 100m/h);不加破乳剂、不引入其他化学杂质、低能耗、低成本;除油器无需化学再生,油膜自动解析;树脂运行周期长,低压运行,设备本体几乎免维修;分离后的油、水可以回收利用,为企业创造绿色经济效益。
药液使用
向待处理的含油废水中投加1%~2%的PAC溶液,投加量为15~30ppm,适度搅拌3~5分钟,使其分散均匀;再向其中加入稀释好的油絮凝剂溶液,投加量为10~20ppm,搅拌3~5分钟,然后以一定的速度梯度逐渐停止搅拌,然后使其自然沉降,即可使固液分离,水中的油和悬浮物随之去除。
对已有处理设施的单位,原有的处理流程不必作较大的改动可在含水量油污水管道的不同点用定量泵注入。投药时应先加电解质类凝聚剂,后加油絮凝剂。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油絮凝剂在处理含水量油污水时必须与电介质类凝聚剂配合使用。向含水量油污水中先投加电介质类凝聚剂,然后再加油絮凝剂,次序不能颠倒,也不能混合在一起投加。

油污的分类
不同性质的油污要采用不同的去油方式与方法来去除,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从性质上分,油可分为两大类:皂化类油与非皂化类油。动物油、植物油的主要成分为脂肪(甘油三酸酯等),它们能与碱发生皂化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甘油和肥皂,因此,这类油称为皂化类油。从石油、煤等地下矿产物提炼、裂解产生的矿物油,如、煤油、柴油、机油、凡士林、沥青、煤焦油等,其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它们不与碱发生皂化反应,因此称为非皂化类油。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