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除方法:
用一个略小于导管内径的球或沙袋安放在导管和漏斗连接处,当漏斗阀打开时,球或沙袋就会象活塞一样,在混凝土的压力下,从导管上部下沉到底,将泥浆排出。
二、名词解释:
灌注桩系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
导管厂
一、排除方法:
用一个略小于导管内径的球或沙袋安放在导管和漏斗连接处,当漏斗阀打开时,球或沙袋就会象活塞一样,在混凝土的压力下,从导管上部下沉到底,将泥浆排出。
二、名词解释:
灌注桩系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而定义的一种桩型。
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置深度。
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下端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以减少混凝土上升的动能作用;当钢筋骨架被埋入混凝土中4m以上深度时,再提升导管,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下端2m以上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
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木桩顶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0.5~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且不夹泥。多余部分混凝土在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无夹泥等质量缺陷。11.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必要时可掺加缓凝剂。
灌注中途卡管 因机械故障(如断电)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或者灌注时间过长,部分混凝土已经初凝使下落阻力增大而堵在导管内。这种事故宜以预防为主。灌注前应检修设备。尽可能使灌注连续,炎热季节在灌注初期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缓和剂,以避免混凝土过早初凝。 如果已灌注混凝土厚度3m以内出现卡管又无法补救到继续灌注时,建议停止浇注,拔出导管,采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并重新清孔再灌注,或者提起钢筋笼,重下钻头,加大泥浆浓度钻至设计标高并排出已灌混凝土,再按常规法清孔,重新灌注,以小的损失换取高质量工程。 如果已灌注混凝土厚度较大,重钻清孔不太可能,只能采取更换导管重新灌注的法,但如何保证更换导管后不断桩值得研究。
混凝土导管利用三脚吊架起吊安放。
③导管应安放在桩孔的中心,加以固定。下端出口距离孔底30~40厘米,不能太大。这里采用的导管直径是30厘米的,混凝土的隔水球尺寸也较大,所以导管出口距离孔底较大,因此初流出的混凝土发生较重的水洗。导管直径以20或25厘米为宜,隔水球的尺寸也要减小,这样导管口距离孔底可控制在30~35厘米以内,混凝土水洗现象当可减轻。导管顶端高出地面或水面3~4米,隔水球悬吊在水面以下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