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地锚式护栏端头,车辆沿坡面爬升,引起翻车甚,大型车碰撞分流处护栏端部事故形态.可以看出,大型车碰撞护栏端部后未造成严害,这是因为大型车速度低,同时底盘高且乘员所坐的位置高于护栏端部高度,即使端头插入车体也不会对乘员造成直接伤害.通过事故形态研究得出小型车碰撞护栏端部易造成严害,根据不利原则,采用小型车碰撞来评价可导向防撞垫安全性能.结合我国小型车辆特点,参考国内护栏碰撞试验规范
交通防撞桶批发价格
碰撞地锚式护栏端头,车辆沿坡面爬升,引起翻车甚,大型车碰撞分流处护栏端部事故形态.可以看出,大型车碰撞护栏端部后未造成严害,这是因为大型车速度低,同时底盘高且乘员所坐的位置高于护栏端部高度,即使端头插入车体也不会对乘员造成直接伤害.通过事故形态研究得出小型车碰撞护栏端部易造成严害,根据不利原则,采用小型车碰撞来评价可导向防撞垫安全性能.结合我国小型车辆特点,参考国内护栏碰撞试验规范,确定防撞垫碰撞试验车辆质量为1.5t ;参考国外规范规定的防撞垫等级,确定防撞垫的碰撞速度为60kmh.
首先对新型防撞垫结构进行了初步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正碰满足评价标准要求,但正向侧碰时小客车发生绊阻,不满足评价标准要求。根据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防撞垫侧向刚度不足。防撞垫应同时具有正碰压缩吸能功能和侧碰阻挡导向功能,为了实现侧碰时的阻挡导向功能,防撞垫侧面设置导向板,增强防撞垫侧向刚度; 底部设置导向滑轨,控制防撞垫在车辆碰撞后可沿着一定轨迹移动,同时防止偏离太远对正常运行车辆造成干扰; 为了实现正碰时压缩吸能功能,防撞垫设置成多节结构,每节内部设置吸能桶,减少瞬时碰撞对小客车以及乘员的伤害程度; 同时导向板设置滑槽,使其在受到正面碰撞时可顺利压缩。

2013 年12 月1 日《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 -01 -2013)作为基础类、强制性标准颁布,其中严格规定应用在公路上的防撞垫必须要经实车足尺碰撞试验验证,其安全防护性能满足评价指标要求,并对防撞垫的实车足尺碰撞试验提出严格要求。对于 TS 级防护等级的防撞垫结构,必须采用1. 5t 的小型客车,以100km /h 的碰撞速度,进行正碰、偏碰、斜碰、正向侧碰等4 次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同时规定防撞垫的安全性能评价指标包括3 个方面:阻挡功能、缓冲功能、导向功能。基于《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 -1-2013)的规定,可以总结出12 个安全评价指标,其中加速度和速度均取纵向和横向分量中较大的数值。防撞垫结构主要依据这12 个评价指标进行研究。

防撞垫的高度不易过高或过矮;太高容易遮挡驾驶员的视线 ;太矮, 车辆容易爬上防撞垫。动量守恒原理防撞垫在设计时 , 为经济考虑 , 在失控车辆与防撞垫碰撞结束后, 车辆一般不会停止,所以要在防撞垫与被保护的障碍物之间设置一定的安全缓冲距离, 一般为60cm左右。动量守恒原理型式的防撞垫在使用防撞筒组合时, 确定布置后, 可以通过试算来确定所需筒的个数, 由于碰撞过程较为复杂, 一般采用实验或经验数值及布设顺序, 一般用不少于5个防撞筒进行组合。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