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3铝合金型材表面腐蚀点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们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和对铝合金型材生产中各工艺参数的考察,以及对操作者执行工艺情况的跟踪调查,认为产生该类型暗灰色腐蚀点的主要原因有下述几个方面:
(1)有时因为某些原因在熔铸过程中镁、硅的添加比例不各适,使ω(Mg)/ω(Si)在1.0~1.3范围内,比zui佳比值1.73小很多(一般控制在1.3~1.5范围内)。这样
车间装配线铝型材制作
6063铝合金型材表面腐蚀点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们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和对铝合金型材生产中各工艺参数的考察,以及对操作者执行工艺情况的跟踪调查,认为产生该类型暗灰色腐蚀点的主要原因有下述几个方面:
(1)有时因为某些原因在熔铸过程中镁、硅的添加比例不各适,使ω(Mg)/ω(Si)在1.0~1.3范围内,比zui佳比值1.73小很多(一般控制在1.3~1.5范围内)。这样,虽然镁、硅成分含量在规定(ω(Mg)=0.45%~0.9%,ω(Si)=0.2%~0.6%)范围内。但有部分富余硅存在,这部分富余硅除有少量硅以游离态存在外,在铝合金中同时会形成三元化合物。当ω(Si)<ω(Fe)时,形成较多的α(Al12Fe3Si)相,它是一种脆性化合物、当ω(Si)>ω(Fe)时,则形成较多的β(Al9Fe2Si12)相,这是一种更脆的针状化合物,它的有害作用比α相更大,往往使合金容易沿它断裂。这些在合金中形成的不溶性的杂质相或游离态杂质相往往聚集在晶界上,同时削弱晶界的强度和韧性,成为耐蚀性zui差的薄弱环节,腐蚀首先从该处产生。
(2)在熔炼过程中,虽然镁、硅的添加比例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但有时由于搅拌不均匀和不充分,造成熔体中的硅分布不均匀,局部存在着富集区和贫乏区。因为硅在铝中的溶解度很小,共晶温度577℃时为1.65%,而室温时仅为0.05%,铸棒后也就产生了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它直接反映到铝型材产品上,铝基体中存在少量游离态硅时,不仅降低合金的抗蚀性能,而且粗化合金的晶粒。
(3)挤压时各工艺参数的控制,如棒坯预热温度过高,金属挤出流速、挤压时风冷强度、时效温度与保温时间等控制不当都易产生硅偏析和游离,使镁和硅没有完全成为Mg2Si相,而有部分游离硅存在。
氧化起粉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首先,当氧化膜层起粉有灰这种不良状况时,我们应先试着尝试能否擦掉。如果能够擦掉,应考虑封闭相关工艺参数予以调整。如果不能够擦掉,则应考虑氧化膜层的粉化问题。
其次,再进行氧化起粉灰的本源逐个剖析。
一般,膜层起粉灰由以下几点引起:
1.氧化槽温度过高;
2.硫酸浓度过低;
3.铝离子含量超越18g/L。(铝离子含量敏捷zeng高的原因也多是氧化槽温度过高导致,再有就是氧化槽掉件没及时打捞)
氧化槽温度过高,要断定冷动机装备不够大?如果平常制冷量还可以,那要考虑冷水循环量大小了,是否循环水泵堵塞形成的温度过高,逐个扫除。
硫酸含量要根据每天的氧化槽带出带入硫酸耗费,定期检测并弥补硫酸。时间保持在工艺范围内(180-220g/L)zui佳。
电解液温度对氧化膜的性影响极大,一般来说,如果温度下降,那么铝和铝合金的阳极氧化膜性能就zeng高,这是由于电解液对于膜的溶解速度下降所造成的,为了获得较高硬度的氧化膜。我们要掌握温度在±2℃范围内进行硬质阳极氧化处理为好。


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
由于铝和铝合金底材表面涂膜的附着力较差,因此必须经过表面预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转化膜。这不仅能增强涂膜的结合力,而且使耐腐蚀性能也大大提高。铝及铝合金的表面处理一般为:碱洗→热水清洗→冷水清洗→去氧化膜→冷水清洗→冷水清洗→化学转化→冷水清洗→冷水清洗→去离子水清洗→沥干→干燥。
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与钢铁件的表现处理有以下不同。
(1)除油:碱洗的目的主要是去除铝合金表面沾附的油污。常用的碱洗液配方由Na2CO3、Na3PO4、Na2SiO3和添加剂组成,主要用浸洗和喷洗,也可用电解清洗和超声波清洗。
(2)去除氧化膜:铝材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膜是不均匀非连续薄膜,在涂装前必须清除,对于轧制的铝合金制件可用铬酸、硫酸、qing氟酸的混合液来去除表面氧化膜,而压铸件则以xiao酸为主。
(3)化学转化:转化处理的目的是使铝合金表面形成致密而均匀的连续薄膜。
这一工序的作用相当于钢铁件表面处理工艺中的磷化工序,但其溶液不同,铝及铝合金的转化膜以铬酸/盐酸、磷酸/盐酸和氟氢酸为基础,转化膜质量通常为2.5g/m2,转化膜形成后,必须用清水清洗,然后用热风干燥,以增强膜层的硬度
(作者: 来源:)